|
|
|
| 发布日期:2013-02-04 08:49 信息来源:骨质疏松门诊 作者:喻恒锋 访问次数:
|
|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慢性病。人们对其认知不多,误解不少:
1、骨质疏松是小毛病,不需要治疗。
由于患者在患骨质疏松早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或中期骨骼虽有疼痛,但不吃药、不打针,过几天疼痛自然减轻,缓解。所以人们认为骨质疏松是小毛病,对其重视不够。而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相对高、生活质量降低。这“四高一低” 的特点。
如果患者不治疗骨质疏松,等到骨折并发症出现,不仅治疗及后续费用更高,而且容易致残、致死;而接受治疗的,可大大地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2、人老了身高变矮、变驼背是正常的。
人老了身高变矮、变驼背,是由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是病态。每个人都会如此,只是程度不同。
3、骨质疏松治疗晚了,没有治疗必要。
虽然患者在骨质疏松早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但医生推荐,男性60岁,女性50岁时,人们要到正规医院去,作骨密度检测,还要定期复查。
不少病人等到60~70岁,骨质疏松严重了以后。又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就算治疗也没有成效,产生了消极观点。其实,任何时间治疗骨质疏松都不晚,只是治疗越早、疗程越短、疗效越好、痛苦越少、花钱也越少、能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晚年。
4、骨质疏松是治不好的,没有治。
这种观点更错误,还没打仗,先举起手投降!人们过一年,老一年,身体也更差一年。
国家卫生部公布的《骨质疏松防治要点》的第一点就指明: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事实上,经过认真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得到缓解。让人们老慢一点,不要衰老太快。
5、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会好。
人的一辈子都是缺钙的,不单是骨质疏松。我们的饮食习惯导致了缺钙,如,最有营养的大米是糙米,喂猪了,它100g含有7㎎的钙。60岁左右的人每天需要补充1000mg的钙,也就是需要吃30多斤大米才能满足一天的钙量,这是不可能的。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不缺钙才怪。再者,骨质疏松是破骨细胞破坏骨质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破骨细胞活性大于成骨细胞活性。单纯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医生说“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说明他对骨质疏松了解很不全面。骨质疏松需综合治疗,提高患者骨量,增加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6、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吃什么补什么”是中医的一种说法,有其一定的道理性。但是骨头汤中含钙不多 脂肪不少。单靠喝骨头汤,防止骨质疏松效果并不明显。
7、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疾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是需要人们一辈子都关注的一种疾病,从青少年开始就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从而提高骨峰值,提高骨量,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症状缓解。人过中年,骨质会静悄悄地流失,昔日坚硬的骨骼,像丢掉水分的糠萝卜,尽管外形殷实,但中空松软。骨质疏松使骨骼日益衰颓。
8、骨质疏松是女人的疾病,与男人无关。
有三个方面容易导致男性骨质疏松。首先,男性生活方式,如,心态失衡、吸烟、酗酒、夜娱过度、久坐、不爱运动、不爱晒太阳。其次,家族遗传史。第三,患有相关疾病或相关药物治疗后。
男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所导致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哈佛医学院的Slovik教授报导,男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为25~30%。
9、有钱难买老来瘦,老了越瘦越不会患骨质疏松。
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体重呈负相关,体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大,体胖者的危险性小。
体胖者由于体重较大,骨骼的物理负荷较大,因此,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密度增强则骨骼强壮;而且,脂肪组织可使雄性激素向雌性激素转换,雌性激素可减少骨质吸收和骨质量丢失,从而减少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10、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宜静养不宜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小。锻炼能增强肌力,刺激骨骼生长,增加关节灵活性,防跌倒,因而可减少或避免骨折。但锻炼千万不能过度,感觉累!所以,不活动反而易患骨质疏松!
11、骨质疏松治疗后,疼痛消失了,就不需要继续用药。
骨质疏松是长期疾病,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不疼了,不能说明骨质疏松治好了。还应该继续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最少是半年到一年。
12、骨折手术痊愈后,不需要再去关注。
骨折手术只能对骨折的局部进行治疗,而不能对全身骨骼治疗。骨折了,说明已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加倍关注,加强全身的骨质疏松的治疗,预防或减少再骨折。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了解骨质疏松,才能正确对待这种慢性病,不轻视,不恐惧,积极锻炼,积极治疗。才能远离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晚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