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3-09-27 10:11 信息来源:干心内二科 作者:雷梦觉 访问次数:
|
|
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于1999年设立,是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目的是唤起人们提高对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缺乏运动、吸烟等)的认识;同时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手段,开展控制危险因素的宣教活动。其宗旨在于激励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从运动开始,逐步开展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的行动,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无论性别、年龄、民族、地域,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今年的9月29日为第十四个世界心脏日,其主题是“娱乐健康,年轻心脏”。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重点将从单一化逐步转移向多元化,更全方位的整体局面。提倡全面养护,年轻血管,健康心脏。呼吁个人,以一切健康手段以减少自己和家人的心脏疾病和中风的危险,要求人们采取步骤,如选择健康食品,增加有氧活动,并配合无污染、无毒害健康药品的阶段性摄取,并说“不”烟草、“不”化工用品、“不”环境污染、“不”汽车尾气的四不原则,以保障心脏健康、心脏年轻。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0%。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发50万人,现患200万人,更令人不安的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400万。正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已十分明确,大致可分为“可改变”和 “不可改变” 两大类,目前认为,除了年龄、家族史和性别等遗传因素不可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行为因素)都是可改变的,因此可以预防。最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或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可防可控的。如果能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心脏病的发生将被有效遏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