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油炸食品真没油吗?
市面上有不少饼干、薯片、膨化食品都号称是“非油炸”,采用的是烘烤的加工方式。这让很多人以为,非油炸食品不含油,所以是健康的食品。的确非油炸食品要比油炸的好一些,没有经过高温油炸,致癌物少些,含油量也少些,但非油炸食品只是加工烹制时不用油炸,不代表食物不含油。有些食物在烘焙时也需要刷油,才能色泽美观、口感香脆,其脂肪含量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三十几不等,如果长期嗜好吃这类烘烤食品,油脂摄入还是会超标的。现有资料表明,满足人体需要的脂肪量其实是很低的,即使为了供给人体脂溶性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证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成人每日从膳食中摄入50克脂肪即能满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每天烹调油摄入量是25毫克左右,就是考虑到我们日常食物中所含的隐性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烹调油、动物性食物、坚果都是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如50克瘦肉中约含有6克脂肪;50克的鱼中约有3.8克的脂肪;50克豆腐干中约有4克脂肪;就连植物性的粮食250克中也约有5克脂肪。因此,我们日常食物烹饪中要尽量不用油炸方法,尤其是动物性食物,使用油炸、烧烤的方法,含油量更加增加,更加容易致癌、患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在控制使用烹调油时要充分考虑到动物性食物如畜肉、禽类、鱼虾、蛋、奶和坚果等食物中所含的油脂,做到合理搭配。
2、 无糖食品真无糖吗?
在营养学上,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或糖,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根据聚合度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三类。目前我国对于无糖食品的界定不是以食物中含不含糖为标准,而是以加工过程中是否添加糖为基准。生活中一般把碳水化合物分为糖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糖的概念很广泛,即包括我们常见的白糖、红糖等,也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蔗糖是传统糖产品的主要成分,而葡萄糖和果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麦芽糖、乳糖分别存在于发芽的谷物和乳制品中。粮谷类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为淀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成分,如支链淀粉、抗性淀粉、低聚糖、膳食纤维等,是较好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无糖食物国际上主要是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的食品,而现在市面上较多的无糖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中没有人为添加蔗糖的食品,针对的人群是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和肥胖者。人们购买这类无糖食品无非是为了控制血糖和体重,而这些产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大多换用的是淀粉、糊精、油脂。以淀粉为原料的糊精、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等的升糖效果实际绝不逊色于蔗糖,其减重效果也可想而知。还有些食物即使没添加糖分,自身也会有糖,如无糖汤圆、无糖糕点等,它的主料是粮谷类,所含的淀粉较高,经常吃这些无糖食品同样会升高血糖,增加体重。
3、 零脂肪乳品不会引发肥胖吗?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零脂肪”酸乳品,迎合了不少减肥人群的需求。但是这些“零脂肪”酸乳品真的既营养又减肥吗?让我们看看一款标有“零脂肪”酸乳品的营养成分表:能量258千焦、蛋白质1.2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钠30毫克。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款含乳饮料,不是酸乳。因为酸乳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5%以上,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牛乳”;而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配料表第一位是净化水。该乳品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价值明显低于酸乳,这是不容置疑的。而商家宣传的常饮用不会引发肥胖,倒让人表示怀疑。肥胖主要是由于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出现不平衡,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所致。该饮料340毫升容量,877千焦的热量;碳水化合物47.6克,相当于一两多粮食的热量。关键是一瓶喝进去没有饱腹感,经常饮用不但不能控制热量摄入,反而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而增肥。提醒人们在选择酸乳时应注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乳制品,千万别把含乳饮料当作乳制品来饮用,既输钱又输营养,陷入商家噱头陷阱。
4、 零热量真的靠谱吗?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日本食品标准中,100克或者100ml食物中,小于5kcal热量可以用0来标注。台湾营养基金会执行长吴映蓉称,零热量是指每100克食物所含热量不应超过4kcal。在《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2500个食物项目中,只有水果灵蜜瓜100克中有4kcal热量、籽瓜5kcal、茶水和精盐、土盐0kcal外,尚未查到其他符合以上标准的“零热量”食物。加工食品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市面上的零热量产品,如饮料、果冻等,通常会使用人工甜味剂代替蔗糖。因为人工代糖,在相同质量下,甜度为砂糖的200倍以上,所以只需200分之一就可以达到相应甜度,所以,能够奇迹般的出现所谓的“零热量”甜饮品。可以准确地说,“零热量”并非毫无热量,一旦消费者放开戒心大吃,时间久了就会有累积增肥效应。而脂肪则不一样,以巧克力为例,大家都知道巧克力是高油脂食物,要成为“零热量”食品,其中脂肪必须用人造脂肪替代,而这些脂肪根本无法被人体吸收而直接被排泄体外,所以无热量。“零热量”食物虽然不会让你发胖,但对身体的副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争议很大。“人造的不如神造的”,我认为还是天然的食物最靠谱。
5、 零反式脂肪酸就健康吗?
反式脂肪主要出现于含有羟化植物油配料的食品中,特别是焙烤、油炸食品和甜点、冷饮、奶茶当中,能使食品保质期延长,口感更酥脆或柔软,它是一类异常的脂肪酸,没有任何健康作用,会干扰体内正常脂肪酸的平衡,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然而,最近在一些面包、糕点的包装上,常常看到“零反式脂肪酸”的标语,但细看配料表中仍然有起酥油、氢化植物油的成分。按照有关规定,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能够被标注为零。但即便是达到这个标准,食品也并不一定就健康。因为在生产工艺中,目前可以做到油脂全氢化,令反式脂肪酸下降,但同时饱和脂肪酸会高达99%,同样对人体有害。因此,选择食品不管是不是“零反式脂肪”,都要少吃含有植脂末、氢化植物油等成分的加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