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04-28 10:36 信息来源:营养科 作者:张秀华 访问次数:
|
|
——写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然而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由于缺乏合理营养知识,膳食摄入不平衡,青少年中的“小胖墩”和“豆芽菜”逐年升高。在学生和家长中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关注“我的餐盘”,倡导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对于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早餐被忽略、午餐在流浪、晚餐过丰盛”的饮食方式司空见惯,餐盘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重要原因。中国学生饮食状况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一是忽视或不吃早餐;二是膳食不平衡,挑食、偏食;三是过多吃零食、喜欢烧烤、油炸小吃,饮料当水喝;四是盲目节食减肥;五是不重视户外活动。少年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青春期是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年人高。这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势必影响学生们身体和心智的发育成长,为日后多种慢性疾病的早发生埋下“定时炸弹”。那么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究竟该怎么吃才健康呢?
一、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最重要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要求,合理搭配膳食种类和食用量。具体搭配方法:
每天 谷类为主,适量粗粮,粗细搭配(1:2),主食量:6~13岁一般5两~7两;14~18岁一般7两~1斤,可根据性别、年龄、活动量增减。辅食:牛奶300克、1个蛋、 1小把坚果、 1两豆制品、 6两~1斤(3~5种)蔬菜、 4两~ 8两水果(3~5种,可在两餐之间吃)以及 6-8杯水,这些都是每天必备的食物品种,可补充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
每周 一周内每日互换吃2两~3.5两左右鱼虾、禽肉或动物瘦肉,补充优质蛋白质,少吃肥肉 和荤油;
每月 吃1-2次海产品、动物肝脏、禽畜血(扣减当日肉量),补充铁、碘等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
长期 吃清淡、少盐(<6克)、少烹调油( 25克~30克)和新鲜、卫生的食物,吃七、八分饱。
二、确立适宜的饮食制度不可少
学生生长发育旺盛,学习任务重,脑力和体力消耗大,能量处于正平衡状态,推荐每日“三餐两点”饮食制度。“三餐”食物与营养素分配原则:早餐30%,主食、奶或豆浆、蛋、蔬菜等,尽量多品种才是有营养;午餐35%~40%,品种丰富,荤素搭配,色味俱全;晚餐30%~35%,饭菜较清谈,易消化,不宜过饱。“两点”即上、下午课间可吃点水果、坚果等补充能量及营养。 晚上若晚自习较晚,可以在八点左右少量吃点水果、牛奶等。
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行为是关键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可受益终生,相拥健康。要从小学开始接受营养健康知识的教育,注重良好生活和饮食行为的培养。如重视、保证早餐;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避免盲目节食;少吃腌制、加工食品;少吃纯糖饮料及甜品;少吃油炸、烧烤、洋快餐等不健康食品;参加体力活动,保持适宜体重等。
近年来,在美国盛行的由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和农业部倡导的“我的餐盘”(蔬菜水果占餐盘比重50%)理念,与我国推行的“膳食宝塔”很接近,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简洁、更直观,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关注“我的餐盘”,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让中国学生成长与营养健康相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