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03-27 10:20 信息来源:宣传科 作者:海桃 访问次数:
|
|
春日渐暖,很多人出现了困倦、疲乏、头昏、头闷、时时欲睡、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人们称之为“春困”。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于气候转暖后,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出现以上症状;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
春困不是什么严重的病态,但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人们可以依靠调整饮食、体育活动、调整生活规律等诸多保健方法加以调节。
生活节奏要规律
要缓解春困,首先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经常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
多运动
应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就会缓解。比如清晨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都十分有益。
饮食调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性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春困时调理饮食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人,如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食物。
但出现嗜睡、长期浑身乏力等症状的严重“春困”,则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因为有些病也会出现类似“春困”的表现,应注意加以区别。比如缺血性脑中风的老年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常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嗜睡症、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都会有嗜睡、头昏等症状,易被认为是“春困”。因此,如有上述症状出现,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