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10-22 16:24 信息来源:骨一科 作者:吴萱 访问次数:
|
|
脊柱肿瘤和脊柱结核都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也是常容易混淆、需要鉴别诊断的两类疾病。它们不仅临床表现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影像学表现也有所重叠,然而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如果不小心误诊,会给患者病情带来延误,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为了避免失误发生,我们特地请教了骨一科的熊龙博士,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首先,熊博就这两者的相似临床表现做了说明。他说,这两种疾病临床症状大多为腰背痛、肢体放射痛、低热、畏寒、纳差、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即便可能有原发病灶症状,也不能说脊柱病变就是其继发病灶,肿瘤转移或者肺外结核是需要确切证据的。
而专科体征则多为脊椎破坏、脊柱稳定性丢失及骨膜、神经根、椎旁肌肉等软组织受累的阳性体征。只要一个东西在里面破坏脊椎、侵犯软组织,都是同样的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的特异性低,肿瘤标记物的特异性或许对提示继发性脊柱肿瘤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意义不大,且此类结果假阴性率较高。
接着,他就当前诊断结核病的方法进行分析。他指出,虽然细菌学检查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敏感性较低且耗时长,对肺外结核病的诊断不易获得标本;影像学检查受人为判断水平影响较大;结核菌素试验作为体内免疫诊断方法,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较大,且与卡介苗接种存在交叉反应;分子诊断方法如痰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加探针检测需要获得带菌标本,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然而目前针对结核的实验室检查手段非常低效,PPD试验及TB-Ab的敏感性、假阴性率均是问题。
然后,他讲述了一个新的项目,即根据检查患者A-TB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ATB。它的原理是通过对r-干扰素的定量检测,判断是否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并基于细胞免疫的体外诊断技术,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干扰且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较小。通过一根淡绿色的抗凝试管采集全血标,降低了实验室技术条件要求,避免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也成为了临床应用方便且快捷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往用免疫印迹法,真阳性率是30-40%,而新方法达到85%左右,大大幅提高准确率。这项目一周检测一次,每次周五做,目前每次检测50-60个样本。
最后,他指出,现医生多采用两者典型的影像学差异进行判断,而任何疾病的诊断都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骨病的明确诊断还是得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于此新项目我院应用已一年余,拟定于年底举行相关的推广学术会。
在此,预祝大会顺利召开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新项目能适用于临床,避免疾病诊断误区,给更多人带来福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