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健康百科 >
营养支持在临床中应用的金标准
发布日期:2014-12-16 11:58    信息来源:营养科    作者:张秀华    访问次数:
  临床营养支持是近40年来医学的一大进展,继微创技术、抗生素应用、器官移植、麻醉技术之后,临床营养支持异军突起,已成为近代医学发展的五大里程碑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临床上约有50%外科患者和40%内科患者,因原发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5%~10%患者较为严重。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伤口愈合不良、疾病康复迟缓,可产生褥疮、贫血、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衰竭死亡。如患者在术前或术后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则可提高机体对手术耐受力,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都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在近四十年来的临床营养学发展中,营养治疗从对临床上的被动支持发展到早期主动干预,营养支持途径的“金标准”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即20世纪7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20世纪8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20世纪90年代,“当病人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尽量使用肠内营养”;当前21世纪,“全营养支持,肠内营养首选,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治疗途径。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单纯静脉营养即肠外营养有诸多的不足,除去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气栓、脓毒血症等),以及因营养单一、不均衡导致的代谢综合征(如淤胆、高糖、高氮等)弊端外,更重要的是旷置了肠道,废弃了肠道功能,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给病人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生物医学界对肠功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肠道不仅能消化吸收营养,还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肠道的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细胞能够分隔肠腔内物质,防止致病性物质的侵入和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有效地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近年来学者们还发现,肠道粘膜之所以能够选择性允许肠腔内容物中的食物、药物等进入,而阻止细菌及毒素的进入,这除了与肠粘膜机械屏障有关外,还与肠相关淋巴样组织,即肠道免疫屏障密切相关。肠道黏膜作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场所,是通过营养来调控粘膜免疫功能的发挥。但在肠粘膜缺血、缺氧、肠道细菌异位、肠内营养障碍、细胞凋亡、肠功能失用等状态下,肠粘膜免疫屏障就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导致肠粘膜萎缩和通透性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尽可能地激活和维护肠道功能是危重病人抢救和营养支持的关键,在这方面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具有更大地优越性,它不仅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为肠粘膜细胞提供必需的直接养分、使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代谢,快速供给机体营养,而且能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这是单纯肠外营养所无法实现的。但是肠内营养只适合于肠道有功能的病人,对于那些因病或手术等原因禁食或丧失肠功能的病人,肠外营养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途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全营养支持即肠内首选,肠内肠外联合应用,开始得到医学界的普遍共识和应用。通过全营养支持,维护病者机体细胞正常代谢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修复损害的组织细胞,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的目的。全营养支持已成为现代营养支持的金标准,营养支持的早期介入、主动干预也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