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12-24 10:49 信息来源:眼科 作者:罗荣 访问次数:
|
|
沙眼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致盲性眼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体血清型A-C感染眼部所致。活动性沙眼多见于儿童,是感染沙眼衣原体后所引起的眼部病变。瘢痕性沙眼是多次发生活动性沙眼的结果,可导致倒睫和角膜混浊,甚至失明。
沙眼感染早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畏光、流泪、发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感,严重时会发生睑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甚至可侵犯角膜而发生角膜血管翳。当角膜有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尤为显著,可有视力减退。晚期睑结膜发生严重瘢痕,眼睑内翻,使睫毛向内生长形成倒睫。睫毛持续地磨擦角膜会引起角膜混浊,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表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
沙眼病原微生物易于通过多种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患沙眼者常有眼红和黏性分泌物,并且有时流鼻涕,分泌物中含有的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传播。当人们紧密接触时,沙眼病原微生物通过手指、衣物、毛巾、洗脸用具和其他所接触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当苍蝇飞到眼部时则将眼分泌物(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递至其他人。以上情况均可造成患者重复感染,从而增加沙眼炎症的严重程度。可见沙眼的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沙眼主要发生在卫生条件差和缺乏水源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分泌物的接触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因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的睡眠区进行分隔和通风;分盆分毛巾或用流水洗脸,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注意水源清洁,可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和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沙眼滤泡 沙眼结膜充血
沙眼倒睫 沙眼角膜混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