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健康百科 >
简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发布日期:2015-07-15 15:57    信息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胡坚方    访问次数: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由乙肝病毒( HBV) 引起的,主要是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常常导致疾病慢性化,形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且在感染乙肝后的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肝癌,乙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大约有20 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 5~4亿发展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属于感染的高流行区,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 18%。现有的慢性HBV 感染者约9 300 万人。所以,乙肝已经是一个全国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对乙肝的心情常常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虽说这些过于异常的心态不应该有,但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一、首先我们谈谈乙肝的预防,乙肝的预防关键在于免疫接种,自1992年起,我国将接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尽管当时由于自费接种,但仍有许多地区的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自2002年,我国将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乙肝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的预防效果,使乙肝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
    国内大多使用乙肝免疫流程为WHO推荐使用的0、1、6 月进行免疫接种,该接种方法有研究显示,免疫接种完成率仅为50%左右,部分接种者无法按该流程进行全程接种,从而导致无(弱)免疫应答,从而成为乙肝易感人群。同时有研究显示,对于成人的接种流程,使用0、1、2 月的接种流程即可,会提高全程接种率。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乙肝的另一重要措施,① 避免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的共用,如需重复使用,则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分钟,严格执行灭菌处理;② 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 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 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⑤ 保持卫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经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疾病。
    二、其次是乙肝的治疗方面,如果患上了乙肝,需要经过医生的准确诊断,评估疾病的病程及病情程度,对不需要治疗的稳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检查监测,注意病情是否有活动及进展,如有炎症活动或进展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或护肝治疗。抗病毒治疗是防止乙肝疾病进展的主要治疗措施,能有效阻止疾病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严重并发症进展恶化,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或治疗方法有:干拢素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干拢素联合核苷类病毒药物治疗。
    干扰素治疗有可能使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DNA 的转阴率达到37%,且对HBeAg转阴者随访4-8年,80%~90%患者的HBeAg可维持阴性,这种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年轻人及未生育要生育的青年人,有可能一次性规范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有效免疫,而不需要长期服抗病毒药物,但由于能达到HBV-DNA 的转阴率不高,且干扰素的高昂价格及较多甚至难于耐受的不良反应等使这项治疗难于在乙肝人群中广泛接受。
    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为单一抗病毒药物,抑制HBV-DNA 作用较强。临床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获得70%~90% 的病毒抑制,为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小,可用于免疫抑制、进展期肝病、普通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伏定、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酯等,这些药物在治疗乙肝病人过程中,均起到了非常好的疗效,为乙肝治疗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该类药物的治疗需长期用药,治疗终点不确定,耐药风险高,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耐药问题,出现了此类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及更倾向选用耐药率低的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酯,但这还要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
    近年来有临床应用核苷(酸)类、干扰素序贯/联合治疗能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短期结果令人兴奋。但这样的治疗尚需更长的临床治疗观察以深入评价,有担心可能出现药物之间预料不到的相互作用、毒性增加及病毒发生多重耐药变异等问题,而且这类治疗的费用是明显增加的。
    综上所述,乙肝是可以有效预防的,也是可以治疗或控制的,具体的预防及治疗办法需要切合个人的实际进行,需要向医生咨询或在医生的指导医嘱下进行治疗,需要和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赖。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