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友晚餐后2小时血糖都正常,但是第二天空腹血糖却偏高,但是经过加测凌晨两点的血糖后,医生的诊断及处理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发生了“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在临床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很少了解到这个知识。
“黎明现象”是生理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即“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在以上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的。d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即“低后高”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总之,“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一种血糖失稳态表现,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学会如何区分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