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健康百科 >
【秋季养生】浅谈秋季养生与食疗
发布日期:2015-09-18 16:49    信息来源:营养科    作者:王广玲    访问次数:
  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当和谐相处。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养生需顺时而为。 秋季,是指立秋到立冬三个月的时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季天气清肃,秋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秋,天气清肃,秋风劲急,宜早睡早起。秋,草木凋零,大地明净,宜敛神静养。顺应秋气,养阴,防燥、润肺。燥邪伤人,从口唇到胃肠,从皮肤到肺腑。初秋,气温高,多温燥。晚秋,天气冷,多凉燥。
  进入秋季,人体为了适应从“夏长”到“秋收”之自然阴阳的变化,体内的阴阳也随之由“长”到“收”的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必须保护内收之阴气,遵循“养收”之原则。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晚间气凉,起居宜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秋季,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切勿使志意外露和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以缓秋刑。秋天风清气凉,山川景色都很明净,宜登高远眺,以舒肺气。秋季人体的形体、精神活动应和秋天阴升阳降,阳气开始收敛的状态相适宜,以符合秋收之规律。即:养收之道。
  由于秋季空气逐渐变冷, 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胆结石绞痛、 心绞痛等病发作,还易患感冒,风湿热等。故此季住院病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秋季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 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皮肤卫生,洗澡勤而有度。初秋湿热并重,早晚凉爽,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因此,保持皮肤清洁的最佳办法是勤洗澡,沐浴时可在盆内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的皮肤清洁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但对于老年人秋季洗澡不宜过勤,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洗澡不宜用碱性洗浴产品,碱性沐浴产品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二要注意谨慎起居,室内通风。祖国医学主张秋季早起早睡,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季天高风劲,地气清肃,使肺气收而气神敛。睡眠是人的生活中重要环节,一般以晚上九至十时就寝,早晨六时起床为宜,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会使得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如果家人中出现相同症状或户外活动后可使症状减轻,应考虑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因经常开门通风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勤洒水,以调节室内湿度。
  三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阳光不是很强,是室外活动的最好时期,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好的,可以选择运动量稍大一点的活动, 如打球、跑步、爬山、钓鱼、郊游等。身体较差的,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
  四要注意适度秋冻,增强耐寒免疫力。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的气温是逐渐下降的,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需要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所以,穿衣服也应该逐渐增加,以使身体慢慢适应冷空气的刺激,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可以适当地少穿点,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假若一开始就穿得很厚,和冷空气接触少适应能力就会减弱,有条件者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以提高耐寒能力。但体弱多病的老人秋冻需谨慎,初秋季节中午虽热,早晚却凉风习习,要注意及时增加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深秋时节,气温骤降,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被子以防受凉。
  五要注意饮食调养,滋阴润肺防秋燥。秋季气候干燥,极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在饮食上就要以护阴防燥 滋肾润肺为主。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应适量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还应多吃些绿叶蔬菜、萝卜、豆腐、芝麻、银耳、核桃、糯米、蜂蜜、甘蔗、板栗、莲藕、甲鱼、鸭肉、鸭蛋、柿子、生梨、菱角、橄榄、香蕉以及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平补清补之品,同时还应少吃冷饮以及辣椒、生姜、大葱、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热辛辣之物。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杏仁川贝粥、黑芝麻粥等,老年人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老年人在秋季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六要注意情志调节,预防秋愁伤身。秋天气温的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常让老年人引起失落、自卑、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的情绪。研究发现不良的心理刺激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易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许多疾病丛生,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与亲朋好友同去郊游,登高望远,饱览景色,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养花种草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些都有怡神解郁,稳定情绪的作用。
  七要注意瓜果虽好不多贪,谨防秋瓜坏肚。秋季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秋瓜坏肚。一般说来,多吃水果还是有益于健康的,如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大量的钾和果胶,对于心血管疾病、便秘患者非常有益;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利于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E还能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所以对健康有益;菠萝有利尿作用,对肾脏或高血压患者有益,柑桔有镇咳、润肺、健胃的作用;柿子能清热、去烦、生津 润肺、化痰、治便秘;龙眼肉有滋补强身、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失眠的人常服更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利尿等作用,但食时应该适量以免伤害脾胃阳气。食用瓜果还应注意清洁和消毒,霉烂的瓜果不能吃,容易患痢疾及腹痛、腹泻、呕吐等。
  八要注意重点防范秋季易发病。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温差变化较大,气温偏低,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极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病、风湿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和病情恶化,特别是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因此老年人要重点防范,结合自己体质情况,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
  九要注意分清症候,补虚适当用药补。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如果确有阴阳气血方面的不足,这时食物调理的效果甚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中医开具一些中药来调理、进补。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