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6-01-15 16:45 信息来源:内分泌科 作者:陈志雄 访问次数:
|
|
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我们最常见的两个骨骼关节疾病,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病因不同:骨质增生是骨新陈代谢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头与软组织接壤处因长期承受压力、磨损等,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骨质增生,也叫骨赘,民间则称为骨刺,其实这种不是病,只有过度增生导致血管、神经压迫以后引起身体不适才需要治疗;骨质疏松症则是由停经或老年导致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发病人群不同:骨质增生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用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也有某些局部关节活动较多或容易导致关节创伤一些人群,譬如:运动员、纺织工人、打字员、小提琴手、芭蕾舞演员等;而骨质疏松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大于7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3.危险因素不一样:骨质增生危险因素有:年龄因素(中年以上)、慢性劳损、外伤、炎症、先天性畸形、体重、代谢因素、精神因素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有: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多产女性、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4.临床表现不一样:骨质增生多为局部病变,好发部位:颈椎、第3和第4腰椎、膝关节、足跟。骨质增生除了引起局部疼痛之外还可引起如下症状:如果颈椎骨刺压迫血管,引起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骨刺伸向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腰椎的骨质增生如压迫神经可引起后根神经痛、麻木等。而骨质疏松可为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有:(1)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但是也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5.诊断标准不一样:骨质增生通过一张X光片可发现增生的骨刺;骨质疏松主要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就能明确。
6.治疗不一样:骨质增生症治疗的方法:非药物治疗包括适当的医疗锻炼、减肥、理疗、针灸;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关节局部注射玻璃酸钠,口服氨基葡萄糖等;骨质疏松以预防为主,在青年时期就要需要保持营养平衡,参加户外运动,补充钙质,为高骨峰值打下基础。到了老年仍可继续参与一些户外运动,尤其是一些负重运动,防止跌倒,适当加强营养,补充钙片、维生素D3等。如诊断为骨质疏松则除给予钙片、维生素D3外,可注射降钙素或双膦酸盐类,女性还可给予给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雌激素,如发生骨折则需要骨科医生共同治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