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8-01-11 11:15 信息来源:骨二科 作者:董谢平 访问次数:
|
|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病理改变,导致颈椎周围神经、血管受压,从而产生肢体痛、麻、无力及头晕、心慌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得病后,症状轻者尚可工作,重者生活将不能自理。颈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甚高,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及其应用功能拓展,低头族日益增多,发病率更是明显上升,甚至呈现出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得了颈椎病如何治疗是所有病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凡病人看病时都有共同的愿望——弄清诊断,求得良方。但很多病人对良方的理解仅为开什么灵丹妙药。事实上,与消防以防为主一样,疾病的治疗也应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作为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颈椎病更应在治疗过程中坚持预防,注重对颈椎的保养和锻炼,通过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颈椎的柔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来减轻颈椎病的症状,减缓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这才是第一要务,也是一辈子都要坚持的。药物治疗在症状较重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与衰老的预防一样,任何药物都不可能阻止颈椎退变的自然进展,缓解症状的药不能也不宜终身服用。因此,对颈椎的保养和锻炼既是预防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消炎镇痛药(不是抗生素)、血管活性药、营养神经药、疏筋活血的中成药等是针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常用药物,甘露醇加地塞米松的快速点滴对一些上肢剧烈疼痛麻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能达到尽乎神奇的疗效,但却不宜久用。
正确的理疗、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在较轻型的颈椎病治疗中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稍重的患者,胶元酶溶盘、激光、射频消融等微创的介入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去除压迫神经的那部分椎间盘,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但对于颈椎间盘重度突出、合并颈椎失稳、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钙化或骨化等严重类型的颈椎病,前述方法就无能为力了,外科手术成为此种病人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选择。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在二三十年前还是一种只有国内著名医院才能常规开展且风险较高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已成为骨科中广泛开展的一种常规技术,风险可控。只要诊断明确、手术方案正确,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多数类型的颈椎病手术可以采用美容小切口完成,手术时间短,创伤和出血极少,症状较轻的病人甚至可在麻醉清醒后即感觉四肢轻松、肌力有所增强。病人术后次日便可下地活动。
尽管如此,对于病人,甚至不具备脊柱外科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其他专业医生来说,在颈椎做手术仍被认为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因此,许多必须尽快手术的患者怀着对手术的恐惧,抱着侥幸心态期待着病情不再加重。然而,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残酷的现实,即病情越来越重,当其不得不选择手术时,由于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限,神经已出现不可逆性改变,术后恢复有限,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了。另外,对于颈脊髓已经受压变形、甚至磁共振呈现出高信号(提示脊髓水肿)的病人来说,尽管其平时可能并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但一个轻微的外力如平地跌倒、急刹车甚至打喷嚏时头颈的挥鞭样运动,可能就会使已处于代偿边缘状态的神经失去代偿,骤发瘫痪,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当然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骨质增生会压迫神经,过度增生又会增加颈椎的稳定性,限制颈椎病的发展。因此,不是所有脊髓受压迫变形的颈椎病人都应该尽早手术的。
那么,如何把握手术与否,怎样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呢?这就要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骨科医师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临床表现、影像资料等具体情况作出建议了,在此难以一一道清。原则上,保守治疗风险相对不大的病人可先保守治疗,脊髓水肿、脊柱失稳、病情进展较快者宜尽早手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