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0-01-02 11:43 信息来源:骨科 作者:张良 访问次数:
|
|
胡女士有一次在下楼时把脚崴了,当时伤的挺严重,去医院照了X线片说骨头没事,给开了一些膏药和活血化瘀的药,但是现在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恢复好,现在脚踝还是肿的,走路时间稍微长点就觉得脚踝难受。为什么一次崴脚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崴脚,医学上称做踝关节损伤,是日常生活或运动中常见的损伤。这种损伤使足踝关节超过了最大的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继而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许多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只要没有出现骨折,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就绝不会为这点小事跑医院。甚至还有些人认为“还能走,没有必要马上治疗,休息一下就好了”。殊不知,踝关节是人体唯一承受全身重量和起平衡作用的关节,一旦损伤,将牵涉全身。
专家指出,只要是崴脚,韧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足内翻,会使脚外侧韧带损伤,严重还会造成撕裂性骨折。撕裂的韧带,会变松、拉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恢复,就会产生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日后容易再度受伤,要么是导致习惯性崴脚,要么逐渐发展成创伤性关节炎。据统计,在踝关节急性损伤后,有20%-40%的病人会出现长期反复的踝关节无力、扭伤,尤其是行走在不平的地面上时,病人常常会感到踝关节失去控制而发生反复崴脚。
因此,提醒人们不要把崴脚当成一件小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出现崴脚时,要做出正确的处理。
1.分辨伤势轻重。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能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痛的地方在筋肉上而不是骨头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属于轻度崴脚,可以按照下列办法处置。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双踝甚至三踝骨折,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
2.立即制动,早期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肿痛处。受伤了一定不能再运动,要马上休息。受伤后越快冰敷越好,10分钟一次间隔5分钟,切不可一次冰敷过长时间。早期用冰敷,一是可以减轻疼痛,二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以控制伤势发展。待出血停止以后再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脚,目的是活血化瘀,让肿胀部位的血液循环顺畅,同时促进组织渗出液的吸收,从而使炎症逐渐消退。
3.局部加压包扎或固定。崴脚后就不宜再使用伤脚行走,包括着地都应避免过早进行。如果只是轻度扭伤,可以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须要下地时,应用脚后跟着地。假如伤情严重,甚至有骨折,就必须到医院用石膏固定,最大程度限制脚部的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
4.抬高患肢。受伤以后,将患侧足踝放置在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可以缓解疼痛,减少肿胀的形成,缩短恢复时间。
5.早期适度功能锻炼。一般在伤后一周,肿胀基本消除,就可以按照强度递增的原则进行一些康复练习。比如踮脚、单脚平衡,以锻炼踝关节的活动能力。不要一开始就练的太狠,容易弄巧成拙。
6.如若病情恢复的不顺利,应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就诊,咨询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