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不少痛风病友因疫情居家隔离,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慌、焦虑等各种不良情绪也纷至沓来,也有些病友趁着难得的“长假”倒腾起各种美食来,殊不知,焦虑、恐慌、暴饮暴食,都有可能成为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导火索”。这要真是在隔离期间发了痛风,寻医问药可比不上以前那么便利了。为了帮助广大痛风病友少受痛“疯”之苦,在4月20日世界痛风日来临之际,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大家支招。
隔离期间痛风急性发作怎么办?
急性发作期最关键的就是止痛,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酚酸钠、依托考昔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在起病24小时内开始服药效果最佳。如果您是一位痛风老病友,选择一种前次医师建议服用的药物就可以,如果单药仍不能缓解疼痛的话,可以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联用,或者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联用,不建议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联用。如果您是首次发作的话,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目前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网上就诊渠道哦,比如我院就开通了互联网医院,而且还有开具处方功能,非特殊管控区域是可以送药上门的哦!
急性发作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低嘌呤饮食,尽量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适当多饮水;其次就是避免走入一些误区,在此略举一二:(1)认为痛风就是“发炎”,所以要吃“消炎药”。我们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并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因此口服抗生素是无效的,急性痛风应用抗生素,绝对是“滥用”。(2)部分病友通过网络自学,对“痛风的病因是尿酸升高”刻骨铭心,于是急性期猛吃降尿酸药,而忽略了抗炎镇痛,导致急性发作迟迟不缓解。在此强调一下,对首次发作的痛风,急性期第一要务是抗炎镇痛,待肿痛基本缓解了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3)试图通过热敷、泡脚、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非但不能缓解疼痛,而且因为加重病变部位充血,反而使疼痛加剧。所以,不用折腾了,注意休息就好。(4)注意秋水仙碱服用方法,按照说明书的服用方法“每1~2小时服0.5~1mg”,很多患者会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影响继续用药,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首次1mg,1小时后再服0.5mg,12小时后每天0.5mg到1mg。这种方法与说明书的方法疗效相当,副作用大大减少。
降尿酸药物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
目前市售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2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以非布司他和别嘌醇为代表,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以苯溴马隆为代表。这些药物的降尿酸效果都很显著,价格也比较接近,但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详述,一句话,谨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每个病友的实际情况个体化用药。需要提醒的是,在尿酸水平尚未良好控制之前,单纯服用降尿酸药物可能会使痛风发作更为频繁,建议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的抗炎镇痛药物3-6月。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痛风是慢性疾病,大多数人需要长期服药,将尿酸控制在理想水平(<360mmol/L),切不可听信“彻底治愈、永不复发”之类的宣传噱头。
写在最后
得了痛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躺平”心理,认为“无法根治”等同于“无药可治”,于是破罐子破摔,任其发展,造成关节致残、尿毒症等严重不良后果。其实,痛风像高血压一样都是慢性病,虽然现阶段无法根治,但只要长期服药、定期监测,是可以控制的疾病。最后,希望广大病友树立信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早日实现痛风的“长治久安”。
文字丨风湿免疫科 姜丽丽
编辑丨罗珊
审核丨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