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健康百科 >
仁医科普丨PET/CT全身显像:让淋巴瘤“无所遁形”
发布日期:2023-03-15 08:55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淋巴系统遍布人体全身,淋巴瘤的病灶或许就隐匿在其中某一处,局部性的诊断难免会有疏漏,此时,我们想到了一项能“从头到脚”对人体“侦察”一遍的诊断设备——PET-CT,被誉为“人体雷达”,它能够结合代谢情况全面反映各器官的生理病理状况、病变部位。那是不是无论哪里或是什么类型的淋巴瘤,都能在PET-CT中“原形毕露”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通过PET/CT全身显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病灶
 
  淋巴瘤患者人体内的“侵略者”(淋巴瘤肿瘤细胞),会掠夺性地摄取人体内大量葡萄糖作为生长的能量。而PET/CT全身显像正是利用葡萄糖显像剂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进行分子水平诊断淋巴瘤的一种先进检查方法,PET/CT全身显像灵敏度高,能捕捉到全身淋巴瘤细胞的“一举一动”,让淋巴瘤“无所遁形”,成功点亮绝大多数病灶。
 

PET/CT是淋巴瘤分期的“最强利器”
 
  准确分期是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基石,因为,分期与预后相关,不同的分期也提示着不同的治疗方式。PET/CT目前是除惰性淋巴瘤外,淋巴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最佳检查方法。研究表明,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分期中的作用明显高于增强CT、MRI等传统影像检查,尤其是形态上无或有轻微解剖异常的病灶,比如正常或稍增大的淋巴结、骨髓、脾脏及胃肠道受累等,其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0%、91%。推荐非惰性淋巴瘤开始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基线评估(见表1)。
 
右侧扁桃体、左侧颈部及多处骨髓代谢增高灶(Ⅳ期)
双侧颈部、腋窝及纵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代谢增高(Ⅲ期)
表1 治疗前评估(基线18F-FDG PET/CT)
PET/CT是淋巴瘤评价疗效的“王者”
 
  临床经常需要在早期对疗效做出准确地评估,一旦无效,便要及时调整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医疗费用。然而这并非易事,因为在淋巴瘤的治疗中,首先发生的是代谢和功能的变化,之后才出现大小形态的变化。PET/CT凭借极高的灵敏度,在治疗初期,哪怕淋巴瘤的影像学外观丝毫没有变化,PET/CT还是能通过这样一双“火眼金睛”,显示组织内的葡萄糖代谢活性,辨别出是否还有存活的淋巴瘤细胞或组织,从而充分了解到淋巴瘤对治疗的反应性,达到预测及评价疗效的目的。
 
  目前指南推荐的淋巴瘤中期疗效判断的时机是2~4周期治疗后(表2),终期疗效判断的时机是整个治疗完全结束进入定期随访前(表3)。NCCN指南(2020年第2版)指出,化疗2~4个周期后PET/CT比其他检查有更好的再分期及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价值,建议对中期PET显像结果以Deauville标准进行评分(表4),不同评分的患者推荐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案。
 
双侧锁上下窝区可见多肿大淋巴结,代谢明显增,4周期化疗明显缩小,代谢明显降低,提示部分缓解(Deauville评分:3分)
表2 治疗中评估(中期18F-FDG PET/CT)
表3 治疗后PET/CT评估推荐
女,21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治疗前PET全身MIP图,示双颈深、锁骨、腋窝及左肺门、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增高(Ⅱ期);B.4程化疗后PET全身MIP图,原病灶消失,评价为完全缓解CR,Deauville score,DS(见表4)评分为1分
表4 Deauville评分标准
《2021 CSCO淋巴瘤18F-FDG PET/CT指南》意见
 
  中期(化疗期间)HL(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2周期或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DLB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后4周期后,在下一次化疗前的1-2天行PET/CT检查。
 
  如果中期PET检查DS为4或5分,推荐对残余病灶再次行活检以确认阳性结果,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更改。
 
  终期(末次治疗结束后) 推荐时间:化疗后6-8周或放疗后8-12周,最大限度减少炎性反应对结果的影响。
 
  一般对于HL及侵袭性NHL推荐前2年每3个月检查1次、第3-5年每6个月检查1次。当怀疑惰性淋巴瘤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时,建议行PET/CT检查。对于随诊中CT检查可疑复发的患者再进行PET/CT检查。
PET/CT检查是安全而无创的
 
  接受PET/CT检查时受检者会受到一定量的辐射,所接受的辐射源有2种:一种是CT扫描时发射的X射线,另一种是PET显像时注射的放射性药物18F-FDG所发射的γ射线。但PET/CT检查中的CT扫描常为较低剂量扫描,而注射的18F-FDG量极少,且半衰期短仅为2小时。有研究显示,受检者进行一次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总有效辐射有效剂量相当于一次局部的(腹部或盆腔)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均符合国家辐射安全范围。检查结束多喝水,可加速药物排泄。因此,PET/CT是一项安全、无创的检查。
  专家介绍
 
   
  徐荣,江西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擅长: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多发性骨转移瘤等;PET/CT SPE CT/CT分子影像诊断。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临床诊断规范化工作组副组长、全国委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5189核医学评审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保健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核医学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主任
  中共江西省委干部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
  江西省医学会与防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 理事
  中国癌症基金会PET—CT临床协作联盟会委员
核医学科PET/CT室简介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于2010年在江西省最早开展PET/CT检查,并同时配备回旋加速器、多功能药物合成器等一整套设备,是目前江西省唯一能自主生产、合成18F-FDG等多种放射性药物的单位。检查人数超过4万人次,目前处于江西省领先地位。PET/CT医师经验丰富,诊断水平在省内领先、全国一流,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
 
 
  核医学科是江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江西省保健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单位。2014年获批国家卫健委核医学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江西省唯一的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考核基地。2019年获得江西省唯一国家卫健委PET/MRI配置许可证(甲类)。近5年来,科室主持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健委科技计划10项,主持编写专业指南和共识各3项,编写《PET/CT经典病例图谱》专著1部,发表省级期刊以上论文30余篇,其中近2年发表SCI论文9篇。
文图丨核医学科  廖凤翔
编辑丨吴伊宁
审核丨徐荣 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