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仁医科普丨2023年全国疟疾日科普:科学预防治疗疟疾,让致命疾病不再致命 |
| 发布日期:2023-04-20 15:45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
|
2023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因其周期性寒战、发热、大汗的发病特点,民间又称为“打摆子”。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进入人体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发育增殖,从而引起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严重感染者可引起器官损害及死亡。
疟疾属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群普遍容易被感染,疟原虫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诺氏疟5种,各型疟疾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我国云南和海南两省是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区。
虽然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成为WHO西太平洋区域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疟疾在我们国家完全消失了,据WHO报道,2020年全球有超过2亿疟疾病例,60多万死亡,其中非洲地区流行最为严重。随着国家之间愈加密切的往来交流、后疫情时代国际旅行入境人员的增加等,我国面临疟疾输入的风险仍然较大,因此疟疾的防治任重道远。
疟疾是怎么传染引起发病的呢?
首先,感染疟疾后处于发病阶段的人以及体内携带疟原虫者都属于传染源,当蚊子叮咬了这些人的血,血中的疟原虫就被吸进蚊子体内,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增殖和发育,约10-14天后发育成熟,如果这个阶段蚊子叮咬了一个健康人,疟原虫便通过血液循环迅速进入人体肝细胞内、红细胞内发育,而后肝细胞、红细胞破裂,大量代谢产物释放,引起典型寒战、发热、大汗的表现。当疟原虫再次进入正常红细胞时,就开始重复上述一轮繁殖过程,从而形成周期性发作。间日疟、卵型疟一般隔2日发作,三日疟隔3日发作。
如何诊断疟疾?
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有流行病学史(在非洲或东南亚疟疾流行区有旅居史或近期输血史);
2. 典型发病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测、疟原虫抗原快速诊断检测RDT、疟原虫基因检测PCR)结果。
感染了疟疾怎么办?
1.基础治疗:发作期卧床休息、补充水分、适当补液、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高热时做好物理降温等。做好灭蚊隔离。
2.抗疟原虫治疗:选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氯喹、哌喹、伯氨喹等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疟原虫类别、血中疟原虫密度大小、病情轻重、是否来自耐药流行区、当地疟原虫的耐药类型来进行药物的选择,且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容易引起疟疾的复发。因此怀疑感染疟疾或确诊疟疾时需尽快至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高风险人群如何预防疟疾?
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河谷地带工作的人员、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的人员、出入边境留宿人员、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的人群、经常前往疟疾流行地区的旅游者和商务人士、疟疾流行区预防措施不足的人群。
预防措施:
1. 赴疟疾流行区前应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2.做好防蚊措施,使用蚊帐、纱门、纱窗 、杀虫剂、长期居住者可采用长效杀虫剂处理蚊帐以及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翻盆倒罐、避免积水,减少蚊虫孳生;野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裤等。
3.预防性用药:磷酸哌喹每次服600 mg,每月1次。
4.抗疟疫苗接种是一种预防疟疾的新方法,但目前仍在研发中。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温馨提醒广大市民: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其传播。如果您需前往疟疾流行地区旅行或工作,请务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被感染。若不慎被感染或出现疟疾类似表现,请尽快至医院就诊。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丨感染性疾病科 左彧君
编辑丨陈雨曦
审核丨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