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宇:做好战疫保障的“战地”联络员
2月19日凌晨四点,忙完工作的肖翔宇收到一封儿子写的信。
写给爸爸的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吗?
此夜的南昌,月明风清、万家灯火、宁静祥和,不知您所处之地——湖北武汉的肺炎疫情是否还在继续蔓延,病毒是否还在猖狂肆虐?
我和您已经整整十天没有见面了。没有您的日子,我感到非常的不习惯,我特别特别想您,每天都在想着:“爸爸,您什么时候回家?”可妈妈告诉我,您这次要在武汉工作很久才能回家。看着她若有所思又充满忧虑的神情,我便把想您的泪水往肚子里咽,因为我怕妈妈更想您,内心会更难过!
您走的那天没让我送行,到现在我还埋怨妈妈没让我去。其实,我明白您是要上前线了,因为这种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大有席卷全国之势,即便此刻看似祥和的南昌,每一家灯火之下又何尝不是悬着一颗担忧之心呢?更别提早已封城的重灾区湖北武汉了……您告诉我说作为医生,奔赴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健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您的慷慨激昂,我既感到自豪,更多的还是为您感到担心。可是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妈妈却毅然支持您的决定,我内心的天平也在此刻悄然发生偏转:长大后,我也要向您一样,做一名坚强有责任的好医生!
爸爸,您放心吧,家里一切都好。奶奶身体健康,妈妈上班的同时把我们照顾得都很好,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每天除了会认真学习,还会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妈妈夸我是个小男子汉!
爸爸,您一定要记得做好防护措施,保重身体,我们都在家等着您早日凯旋而归!
爱您的儿子:肖宏琛
2020年2月18日夜
这是一位儿子写给远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爸爸的一封信。肖宏琛,今年12岁,是一名初一的学生。爸爸肖翔宇是江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后简称“救援队”)
队员兼联络员,也是一名急诊医师。2月9日爸爸随救援队驰援湖北武汉,收信时他已在抗疫一线工作十天了。
医者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江西湖北,共同抗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紧急救援,战‘疫’必胜”,一声声响亮地口号,鼓舞着救援队40名队员的斗志,坚定了队员战胜疫情的信心。
就在这出征的现场,有一位队员正在指挥大家搬运物资,检查物资装车情况。“这些医疗物资放在哪辆车上?”“药械保障车。”“食品放这儿行吗?”“不行,放生活保障车。”“各位队员,行李放在物资运输车上。”物资上车后,他又逐辆车检查,并安排好跟车队员,交代出行的相关问题。他就是本次救援队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兼联络员,江西省人民医院应急办副主任医师肖翔宇。
2020年2月8日下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安排,救援队2月9日上午需要集结完毕,驰援武汉执行疫情防控和救治任务。早已经提交请战书的他,没有任何犹豫,主动应战。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妻子的时候,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表示理解,并连夜帮忙收拾行装。正当他准备休息,并想着如何跟早已熟睡的儿子道别的时候,办公室来了电话,他马上开车到医院,协助救援队队长张维新把材料准备好,再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两点。
第二天的出征仪式,老母亲和孩子没有参加,他说怕自己控制不住眼泪。在短短几分钟告别的时间里,只有妻子陪着他,帮他戴好党徽,搬行李上车。多年的夫妻,彼此间不需要太多对白,眼神里充满知心话语。当记者问他收到出征通知后的感想,他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也是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出征疫区,我也有担心,但我肩上有医者责任,就要有这个担当”。后来他给儿子的回信中也写道:“孩子,你现在也许理解不了爸爸的工作,但当你长大后,你就知道医生这个职业背负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告别现场,肖翔宇没有流泪,也没有与妻子的深情拥抱,在庄严宣誓后,他就和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主战场。
“战地”联络员:积极联络,做好保障
作为“战地”联络员,肖翔宇责任重大。
2月9日下午18:00,队伍到达武汉武昌。他立刻联系宾馆住宿,组织队员将物资卸下分发。当队员吃完饭开始联系亲人、整理行装、做战前准备时,肖翔宇还在清点物资。夜渐渐深了,他也觉得有点饿了,稍微吃点东西后,他又开始联系武昌当地的对接人员,联系生活物资。凌晨1点休息时,他才想起要向老母亲和妻儿报平安。
2月10日早晨肖翔宇协助院感老师做防护知识培训和考核,下午他再次联系武昌区政府,给大家送来了生活用品。
2月11日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建设接近尾声,这座医院就是救援队即将工作的地方。下午医院各部门开会,肖翔宇被任命为江岸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第一次接触医务工作,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但是在兄弟单位同行的鼓励和队员支持下,他接受这个任务。
2月12日,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可是在救援队队员心里,它将变得意义深远。这天起,江岸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
方舱医院收病人后,肖翔宇事情越来越多,各种流程和制度需要制定,排班需要不断调整,舱内医疗工作需要协调……方舱医院的支援队伍多,经常为了排班要讨论很久。同时院感的问题也需要不断沟通。特别是晚上,出病房的时间不一致,有些队员很早出舱,有些很晚,可夜班车只有一辆,于是肖翔宇与同事积极争取,将一辆班车改为两辆班车,缓解了队员下班长时间等待的问题。
在驻地,不断有物资运来,入账和分发,每次都要消耗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武汉处于特殊时期,许多物资进入都需要时间,经常是凌晨2点或3点到。作为联络员,肖翔宇需要马上起床接收货物,白天正常时间到医院上班。2月15日,武汉下大雪,为了解决队员的保暖问题,肖翔宇积极与省发改委联系,第二天就将羽绒服分发到队员手上。
作为“战地”联络员,他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进舱工作:理解一线队员的困难和心声
2月18日下午,接通知方舱医院要收新一批200余名病人入院。下午开完会,肖翔宇和队长张维新匆匆回到驻地,吃完饭换好衣服就与队员们一起入舱工作。在医院入口分诊处,他们和队员一起协助新入院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帮忙配发好入院的相关物品,随后还检查了医生工作站的运行,帮助队员处理病房事情。在方舱医院病房,看到江西来的医生,病人都纷纷打招呼表示感谢。一晚上增加了200多名病人,大家工作有条不紊,再也没有初进舱时的紧张。
虽然工作在医务处,进舱时间不是很多,肖翔宇还是要求自己尽可能每周进舱工作。“厚厚的防护服防的是病毒,护的是安全;但如果我们天天在舱外,不用穿着防护服,可对于病房情况却反而会陌生了,这样又怎么能够理解一线队员的困难和心声,作为队伍的联络员,又怎么能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呢。”作为一个参加过SARS和禽流感救治工作的急诊老兵,肖翔宇始终相信,只有在一线才能了解疾病,了解病人,了解医护人员,只有大家众志成城,才能更快战胜病魔。
离家驰援:亲情是家人心中彼此的牵挂
就在入舱的晚上,肖翔宇收到儿子写给他的一封家书。小孩今年12岁,是一名初中生,性格比较内向。每次视频时,儿子都话语不多,偶尔会向他问起工作的事情。收到这封信,让他感到很意外。尽管已经是凌晨4点,他还是坚持把信读完,并在早上给儿子回了一封信。肖翔宇说,“我知道,临走那天的早晨,我没有让他送我,他是有点不高兴的,但当我向他说明情况时,孩子还是接受了,并要我在武汉保重身体,多喝水,多运动。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孩子多少会有点不适应,但孩子成长不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和团聚中长大的。亲情不只是天天的相守,而是家人心中彼此的牵挂。”
肖翔宇给孩子的回信
琛琛你好:
今天是爸爸来到武汉的第11天,感觉像过了很久。不知道你现在每天还会坚持锻炼吗?功课做得来吗?这几天工作有点忙,就没有和你视频,你不会怪爸爸吧。
还记得一月中旬,当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消息不断传来,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爸爸,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我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2月8日下午6时,终于接到救援队驰援武汉的消息,爸爸没有犹豫,立即投入到准备工作中。我和你妈妈收拾行李一直到深夜,看见你早已经熟睡,没有惊动你,但我心里却一直在想如何跟你说爸爸要走呢。第二天,我很早起床,没有叫醒你和你告别,匆匆赶到医院,踏上出征武汉的行程。在出发的地方,看到同事的小孩来送行,我想到了你,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些心酸。来到武汉,每次与你视频的时候,你就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只是略带轻松地说了句,很快就会回来。孩子,你现在也许理解不了爸爸的工作,但当你长大后,你就知道医生这个职业背负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到了武汉,爸爸看到了许多人像爸爸一样为了抗击疫情,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照顾患者,患者不仅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们的样子,但所有人都没有抱怨,他(她)们用精湛的医术缓解患者的病痛,用暖心的话语解除患者的恐惧。
昨天晚上你给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因为入舱上班,凌晨4点才读到。当我一口气读完信,疲惫的身体顿时有了精神。一夜间,你已经长大,不再是只会流泪的小男孩,不再需要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叮嘱,因为你已成为男子汉了。你现在已经开学,尽管是网络上课,希望你要按时上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做一个自律的孩子。将来你可能会做医生,也可能做老师、律师、科学家......但有一点需要记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爸爸离家的日子里,希望你照顾好妈妈和奶奶,更要照顾好自己,现在是疫情期间,你就不要出门了,有空多帮奶奶做些家务,不要贪玩。爸爸现在挺好的,每天除了上班,就呆在房间。闲暇的时候,我就会十分想念你们,不过到了晚上可以与你们视频,孤独感也就少了许多。
琛琛,爸爸一定会战胜疫情,早日归来,和你一起下棋,打球、跳绳、跑步......希望你高高兴兴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