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二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有45人。其中:医师15人,护士30人,35周岁以下医务人员29人,占科室总人数的64.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牢记医者使命,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科室4位成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江西省、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展示出医者的风范和担当。
突出堡垒作用战一线。在接到医院医务处及护理部需要抗疫人员的通知后,科室所有人员第一时间报名,写下请愿书。最后,科室除4名同志奔赴江西和湖北两大战场,其余同志均坚守医院一线。无论坚守阵地还是冲锋前线,科室成员充分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一个人也是一面旗帜”的战斗姿态。坚守阵地的医护人员主动加班加点,紧张而有序地做好抗击疫情工作。科室负责人汪俊及护士长李晓云,有条不紊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和科室行政工作,最大限度保证赴鄂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需求。科主任汪俊、科副主任郭韶梅,被任命为江西省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院内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小组重要成员,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投身到抗击疫情最前线——发热门诊。在武汉,副主任医师喻杰作为江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担任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委员,并被推选为江西省医疗队驻武汉市第五医院专家组,前往武汉抗疫。主治医师罗琳琳,到萍乡开展了为期17天的督导。主治医师郭猷殚,赴湖北鄂州开展支援。主管护师杨丽兰、傅银娣,分别赴随州不同医院为随州人员送去江西护理人员亲情般的关怀。
突出精湛技术显专业。科室成员以精湛技术和医护水准,过硬的本领和新冠肺炎做斗争。作为科室负责人,汪俊在多名科室成员赴鄂的情况下带头值班,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作为学科带头人,汪俊在院内发热门诊坐诊时,经常“全副武装”坐诊,面对面为发热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认真排查新冠肺炎患者。凭借精湛的医术,汪俊准确诊断了医院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为隔断病毒传播争取了时间。副主任医师喻杰,在武汉市第五医院支援期间,每天保持“战斗”姿态,即使每天都很忙碌,很辛苦,仍坚持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的最新文献、报道和就诊指南。由于业务能力突出,他被推选为江西省医疗队驻武汉市第五医院专家组成员,经常和其他专家一道,为“高龄、基础病多、体质虚弱”的危重病人会诊,帮助患者逐渐康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武汉工作的21天里,他进驻呼吸科后累计收治90人,已经出院32人(均为重症),个人对接妇科和肝胆外科病区会诊查房危重症20人次。在湖北抗疫一线,该科室的两位护理人员也无惧风险,一到当地,就积极参与到派驻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在曾都医院,科室成员傅银娣和曾都医院医护人员齐心协力,重新布置科室布局,规范摆放各类物品,协助建立符合标准的院感防控制度,为患者提供规范、整洁、干净的就诊环境,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空间。在随州高新区医院,科室成员杨丽兰心系患者安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医院,皮肤过敏吃了药继续上,鼻梁的皮肤起了水泡压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工作……经过她和其他医务人员20多天的共同努力,病区患者总数从接管病区时的42例缩减至20例。
突出医者仁心树形象。疫情防控中,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相对危险的工作环境,科室医护人员都没有退缩,更没有一丝懈怠。相反,大家都是拿出了十二分的工作热情,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树立起良好的医护形象。汪俊,已经数不清多少次为科室其他同志值班。喻杰,在物资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依然将自己的物资分享给了队友。支援湖北的工作中,由于疫情防控任务重,加班加点已成常态。一天工作下来,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科室成员傅银娣毫无怨言,她利用休息时间,给上了呼吸机的86岁高龄患者洗澡、喂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服务态度给患者极大的心理慰藉。在随州的科室成员杨丽兰,带领轻症患者学习做舒筋活络操,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同时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她精心照顾患者身心,不仅给予医疗上的关怀,还在忙碌空隙里开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为做好本医院的院内防控,保障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也为有效溯源打好基础,未被派出的医护人员在人民医院里一刻也不得闲,严密排查病区患者、陪护者、探视者,按《病区陪护及探视管理登记本》要求做好登记,班班排查,登记表保存备案。他们还耐心地向患者一遍又一遍解释,最大限度地争取患者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科室的每个成员都记得这句希波克拉底誓言,并将它融入到每一刻的工作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科室党员都记得这句入党誓词,用自己言行在疫情防控一线写下“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豪迈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