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医院”活动专题” >
医心向党 尚德为民(十四)丨战”疫”路上的“逆行”纪检人
发布日期:2022-09-14 16:04    信息来源: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闻令而动,逆行出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后,第一时间组建了核酸采样分队,支援南昌市疫情防控工作。

“疫”然前行,当好一线“指挥员”,高效推进防疫工作。担任此次核酸采样队队长的是江西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欧阳慧勇,作为一名光荣的转业军人、一名忠诚的纪检干部,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选择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纪检监察人的忠诚与担当。3月17日,欧阳慧勇带领省人民医院核酸采样队紧急驰援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在首轮核酸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网络拥堵,加之突变的恶劣天气,核酸采样工作进展缓慢,队员们一直坚持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多才停下。第二天早上7点,欧阳慧勇利用早餐短暂时间召集组长开碰头会,他以纪检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防疫工作进行预判性安排部署。针对核酸采样时出现的困难及沟通不畅等主要问题,他提出成立质控组、宣传组、管理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选择有经验的同志担任小组长和点长,分别负责包干采样点的协调联络工作。在采样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采用一采一折、二采一折、二采二折灵活机动的采样方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方法迅速在全队进行推广实施。此外,欧阳慧勇创新提出了构建点线面三维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以扎实工作作风、严格质量控制和严明纪律要求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他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治思想教育,一手抓核酸采样质量,在核酸采样队成立31人的临时党支部,坚持做好党建引领,发挥了党员先锋岗作用,为战胜疫情凝聚正能量,成为核酸采样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在队长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下,省人民医院核酸采样队实现了“零感染、零差错、零事故”的工作目标。 

“疫”不旋踵,当好阵地“监督员”,织密疫情防控网。省人民医院纪检办公室主任郭红兵,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重要抓手,强化“一盘棋”,形成上下联合监督格局,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他会同疫情防控专班成立5个巡回监督检查组,分门别类建立《疫情防控督导检查表》,每日带队深入一线靠前、精准、全程监督,通过督导督查,倒逼责任落实,促使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筑牢“安全阀门”。

“疫”不容辞,当好一线的“宣传员”,唱响疫情防控主旋律。有医学背景的纪检办公室副主任胡丽芳,闻令而动,3月19日被抽调至援青山湖区高新园区核酸采样队,下沉到防疫一线。在抗疫一线,她既是监督员、战斗员,还是抗疫一线的“宣传员”,细心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做好个人防护等,参与小组的核酸采样工作,小组日均采样达到10000余人次。胡丽芳说:“病毒必须隔离,但人心并不疏离。作为一位纪检人,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疫”无反顾,做好一线“战斗员”,勇当疫情防控急先锋。3月24日,面对瑞昌市突发疫情,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曾经参加武汉和上饶抗疫的“老兵”,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门诊医技支部纪检委员张维新,带领核酸检测队员18名、核酸试剂提取试剂2万份、扩增试剂5万份、物资100余箱急赴瑞昌市开展全民核酸筛查检测。同时出发的还有门诊医技支部纪检委员曾黎峰,作为检验科副主任,曾黎峰担任此次核酸检测组组长,连轴转的超负荷工作,和病毒交锋,与时间赛跑,体现的是一个“先锋战士”,更是一名“纪检人”的初心与坚守。

“疫”如既往,当好阵地“守门员”,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纪委委员蒋孝明身兼数职,作为机关后勤党总支副书记,他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严格贯彻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及医院党委安排部署;作为保卫处处长,他昼夜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保卫处人员全力保障医院安全。在疫情大考前,蒋孝明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纪检人”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逆行”中的纪检人,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无惧无畏,在疫情防控战场上书写履职答卷,用实际行动彰显忠诚担当。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