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4-10-23 15:42 信息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
|
一、科室简介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始建于1960年,1960年成立内科血液病组、1986年正式成立血液内科,经过温瑞、许家辉、温美琨、王晓莉、金成豪等几代人努力,现已建设成为人才梯队完整、仪器设备先进、临床教学科研水平突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的血液专业研究型科室,是南昌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西省分中心、江西省血液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培育)、江西省血友病区域诊疗及信息管理中心、中华骨髓库骨髓采集/移植定点医院,江西省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工作省级专家组副组长单位。
科室现有病区三个,开放床位88张,洁净层流病床13张,规模及数量居江西省领先水平。科室成员年龄、职称及学历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2名、高级职称6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护理团队2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8人。科室病源丰富,病种几乎涵盖所有血液常见疾病,成立有髓系白血病组、淋巴组织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组、骨髓衰竭性疾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MDS)、出凝血疾病组(血友病、ITP)、骨髓增殖性肿瘤及血液免疫组(ET、PV、MF及各类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等七个血液病亚专科诊疗小组。
科室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丰和北大道266号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住院部2号楼7楼
科室电话:
护士站:0791-87721349
医生办公室:0791-87721348
一、科室主要病种和诊疗技术
(一)血液肿瘤
1.科室具有血液肿瘤规范化诊断及精准治疗平台:可常规开展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MICM诊断分型,能对各类血液肿瘤进行精确的分层及治疗,为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断、疗效检测和微小残留分析提供服务。
2.白血病:包括急、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科室利用包括二代测序在内的先进医学检测手段,可对白血病进行精确分型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靶点筛选,具有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根据检查结果,我们将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及有无治疗靶点的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3.淋巴瘤: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淋巴结细胞匀浆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磁共振、PET-CT、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等现代先进诊断技术手段,科室建立了完善的淋巴瘤精准诊断分型/分层体系,具有包括常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药临床试验等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体系,并成立了淋巴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DT),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快捷、专业的立体层面的诊断与治疗。因而,可结合患者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对每一位淋巴瘤患者实施精确诊断和危险度分层,进一步设定个体化治疗方法,使得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新药临床试验等治疗方法可实现无缝衔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4.骨髓瘤:科室采用骨髓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核磁共振、PET-CT等现代先进综合技术手段,建立了完善的骨髓瘤精准诊断分型/分层体系,具有包括常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液透析、微创手术椎体加固术和新药临床试验等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体系,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DT),建立了骨髓瘤全程管理体系。因而,可结合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点,对每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得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液透析、微创手术椎体加固术和新药临床试验等治疗方法可实现流畅的衔接,从而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节省住院费用。
(二)骨髓衰竭性疾病
1. 骨髓病理技术:科室在省内率先开展骨髓病理技术,通过骨髓病理与多部位骨髓涂片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纤维化、转移癌等疑难的贫血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依赖血制品输注,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疗效好,但治疗过程要求高、风险大,多年来我科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减少了治疗相关风险,且随着清洁层流病房床位增加,将具有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治疗的能力。另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易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常常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在江西省我科是率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的医疗机构,相当多的接受移植患者脱离输血,恢复正常生活。
3.骨髓增生综合征(MDS):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与白血病转化几率并存的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长期生存质量较差。我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MDS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为多例患者成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三)出凝血疾病
1.出凝血疾病的筛查:科室在出凝血领域的检测、筛查与诊断水平在全省均处于领先水平。经过与我院检验科通力合作,开展了包括各种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抗体、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抑制物测定、vWF因子等多种出凝血疾病的特殊检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检测体系,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2.血友病相关技术(含预防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家庭治疗、综合关怀等):我科是江西省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中华医学会江西省血友病区域诊疗中心,承担着所有省内血友病患者管理、临床诊治、教育预防工作。工作获得了卫健委、中华慈善总会、江西省血友病联谊会的高度肯定。目前已开展的预防治疗使部分患儿减少了出血及致残;物理治疗减少了血肿机化、关节畸形;血友病围手术期处理使得外科医师走出了血友病手术的禁区;家庭治疗从人性化的角度为血友病患者提供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综合关怀使得血友病患者生存质量、情感需求得到的大大提高。
3.血友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治疗:与各个外科共同建立血友病手术治疗的MDT团队,通过完善的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完成各种外科手术,突破手术禁区,每年开展血友病患者的大小手术10余例,显著改善了重症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血小板减少症 科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的星火计划子项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化诊疗建设单位”,科室根据ITP诊疗指南严格规范诊疗流程、及时更新ITP治疗方案,使初诊、复发难治ITP患者第一时间得到了规范、有效的诊疗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四)骨髓增殖性肿瘤
主要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骨髓纤维化,这三种疾病其实都属于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简称MPN。其特点是病程长、血栓发生率高、后期骨髓纤维化与转白血病几率并存,需要系统长期的管理。随着新药的推出和指南的更新,MPN诊断、治疗、预后评分系统不断完善和改进,为促进MPN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我科成立了MPN亚专科小组。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限制性技术,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良性和恶性疾病,不但能提高患者治疗疗效,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也是衡量三甲医院血液科技术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科于2008年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是省内最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之一,并于2011年被批准为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采集医院、移植医院。目前已开展和建立了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不同方式的移植体系,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团队成员熟练掌握供者筛选、移植时机与方式、预处理方案优化和移植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造血干细胞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和异体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是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集近百例亲缘供者和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特别是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从采集到临床应用通常需要经过的较长时间,还需要体外长期保存。我科运用细胞冻存技术可以将采集后的细胞冻存起来,通常是在-80℃或是-196℃的液氮环境下长期保存,已为几十例淋巴瘤和骨髓瘤患者成功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自2022年中华骨髓库江西省分库正式将无关供者干细胞采集工作移交给我科以来,我科已为76位无关供者成功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D34阳性造血干细胞比例高,100%符合移植要求,并获得江西省红十字会颁发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榜样集体”的荣誉表彰。
二、科室合作与辐射能力情况:
我科与省内各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100多家县(市)级医院建立建立有紧密的技术合作、辐射、帮扶关系,其中30家为紧密型医联体医院、9家血友病同盟医院、7家对口帮扶医院,促进了优势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推广,覆盖区域包括赣东、赣北、赣中及赣西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建立了各级医院转诊体系和远程会诊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的网络架构。使得各级医院能按照病情的急缓、轻重进行分诊和双向转诊,2016-2019年实现远程会诊或双向转诊共2766人。我们通过协同研究、双向转诊、技术辐射,发挥了中心带动和普及作用,提高我省血液病综合诊疗领域水平。出院患者中南昌市外患者数量占90%、省外1%。
自2015年开始,积极邀请国内、省内知名的血液病学专家与省内各级医院的血液病学同仁,成功举办了五届赣鄱血液病学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班,极大的推动了我省血液病学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