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01-03 15:59 信息来源:重症医学科 作者:杨春丽 访问次数:
|
|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活跃着一支年轻而充满激情的重症医学团队,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治疗、看护着医院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熟练运用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捍卫着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 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的手段,简单的说就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通过机器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支持生命以争取心、肺病变痊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春丽主任表示:“通俗地讲,ECMO是一种支持手段,是花钱为病人买时间,以使基础疾病有机会得到恢复。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ECMO的临床应用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急救水平。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约17,000例病人接受了ECMO治疗。”杨春丽介绍说:“2009年之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将ECMO用于循环支持,2009年冬天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救治当中,国内极少部分医院开始尝试应用ECMO治疗重症ARDS,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限制,该技术目前仍未在国内得到常规应用。但毋容置疑,ECMO技术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心肺移植科的看家绝活。从其发展势头来看,是否拥有ECMO将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危重急症水平的硬指标。”
“由于ECMO只是暂时的替代措施,因此不适用于不可逆的心肺脑疾病和预后不良的患者。”杨春丽提醒道,“ECMO主要是通过其强大的心肺替代功能让患者的心肺得到休息,为进一步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对于一些心肺功能没有恢复可能的病例,除非能通过日益强大的移植技术来脱离ECMO达到康复,否则不建议采用ECMO治疗。除此之外,ECMO也有不容易克服的并发症。持续抗凝引起的出血和继发感染都是危重症患者难以面对的。因此要成功的顺利进行ECMO,需要一个完整的协作团队,可能涉及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团队建设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我院重症医学科早在2008年即着手开展对ECMO技术的学习、引进工作,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邱海波教授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以重症医学科为主体,联合麻醉科、心胸外科的ECMO团队,ECMO技术在该院的引进应用,标志着我省重症医学生命支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名片:
杨春丽,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普通外科学博士,重症医学专业硕士,全国青联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江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地区急诊与危重病专业协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特约编委。她率领的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团队为我省重症医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