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4-02-17 11:16 信息来源:泌尿外科 作者:王金根 访问次数:
|
|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王金根
江西省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区,很多肾结石患者饱受疾病的痛苦,甚至因此而失去了肾脏乃至生命。以往治疗肾结石,除了部分病人可以用体外震波碎石外,很多病人难免要经受“开刀”之苦。
我科从2005年起开展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至今已经对1400余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了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基本无痛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最大的86岁,术前经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明确诊断并查明结石与肾盏的三维解剖关系。术中首先经膀胱镜逆行留置F6或F5输尿管导管,经此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或美兰溶液以帮助肾穿刺。初期在X线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后均改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绝大多数病例在2针以内穿刺成功。在11肋间或12肋下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区域选择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在安全导丝引导下将穿刺通道逐步扩张,建立F16至F18操作通道,置入输尿管镜,以气压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冲洗结合钳取清除碎石颗粒。术后放置肾实质造瘘管和输尿管内支架。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建立合适的经皮肾通道是MPCNL手术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复杂性肾结石的处理,需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收集系统的解剖结构、肾积水程度等来选择穿刺点和穿刺径路。术前CT检查结合术中B超引导定位可明显提高肾穿刺的成功率。术中B超定位较之X线定位具有操作灵活、减少医生和患者X线辐射等优点。术后留置肾实质造瘘管有利于预防继发性出血及残余结石的二期处理。对于复杂性肾结石,选择后中组肾盏径路建立通道,有利于手术进行,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可减少损伤。术后残余结石可辅以体外震波碎石来提高疗效。
随着腔内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几乎可以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肾盂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尤其在治疗复杂性结石(大体积或铸型结石、多发性结石、开放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肾结石等)方面比传统开放手术更具优越性。部分体积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也可通过MPCNL进行治疗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MPCNL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