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院报院刊 > 第2014.08期 > 第04版:副刊 >
厉鼎琦:坚定信念 敬畏生命
发布日期:2014-09-05 16:12    信息来源:江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我1935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家世背景比较显赫,和厉以宁是同族。我父亲在当时的邮电局工作,我的伯父是留日医学博士。除此之外,我的姐姐也是一名医生,主攻儿科。
笃志学医 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我们那一代人的信念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我抱着这个信念走上了从医之路。我1954考上浙江医学院,通过5年的严格培训教育,于1959年毕业。当时年轻人都有一个单纯想法: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没有想过留在江浙富庶一带,井冈山是革命摇篮,心向往之,所以我主动申请到江西来。
  我的大学校训是“求是”,除了知识的培养之外,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老师教育我们要敬畏生命。上解剖课时,面对一个陌生的尸体,大家进去之后,首先要对尸体目敬三分钟,然后才进行解剖。对鲜活的生命要敬畏,对尸体也要敬畏,把尸体贡献出来的人,必须受到尊重。医生不能把生命当儿戏,任何一个操作、手术治疗,都要以保证生命为前提。做医生首先要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这是学校教给我的重要操守。
  由于这样的经历,常人较难理解。病人出院时候,我为之感到高兴,如果病人死亡,我就心痛惆怅。医生对他人的同情、对生命的敬畏,是我由教育到实践的人生中深入内心的体悟。医生无怨无悔于事业,秉持的就是这种品德。
扎根红土地 总结外科医生三项原则
  1959年我来到江西医院,55年来未曾离开。文革中,很多老专家都下放了,但我一直坚守岗位,不曾离开。改革开放后,有很多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邀请我到深圳、浙江工作,但我都没有去,坚持贯彻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那代人忠诚于党、信念坚定,面对困难毫无二话。我用毕生的奉献,诠释了对当初选择的忠贞。
  对外科医师来说,手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解决痛苦,也会带来创伤,我经常开刀,每次都慎之又慎。我一生总结有三点,外科医师要问问自己:
  • 病人需不需要做手术,有没有适应症。
  • 病人能不能做手术,有没有禁忌症。
  • 手术对病人有没有好处,效果如何。
  我常跟年轻医生说,这三点应该牢记。很多医疗差错、医疗纠纷,都是在这三点上出问题。有的病人不能开刀、有的病人不需要开刀,有的手术对病人没有好处,不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待三个问题看清楚,外科医师就应该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开展手术。
将我院外科事业发展壮大
  1966年文革一来,外科的高年资医师全部下放了,我就带领大外科医师一起开展业务。虽然专家们下放了,但医院还得开办下去,每天各种病人涌入,工作必须持续开展。我这个年轻人领导了一批同样年轻的医师,整整10年,把外科工作承担下来。
  1967年,我们接诊一个巨大肝癌患者,南丰人,叫付长女。恐怕是建院以来见过最大的肿瘤患者,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了这一例巨大肝癌切除手术,在我院是首例,在全省也不多见。术后效果非常好,三年五年随访,人都健在。那时全院动员,找来一批输血员坐在医院等输血,电工班也整装待命,准备随时抢修电路。
  1969年,一位因为失恋自杀的工人急诊入院,胸前插着一把匕首,刺破心脏,脸色蜡白,被抬进来时就出血性休克。当时我也没见过这种情况,马上安排进手术室开刀。开胸后,我们把刀拔出来,迅速用手指揿住心脏上的洞,三针缝上左心室的口子,立刻止住了心脏出血。当时还没有心胸外科,我们依然成功挽回患者性命。
  1970年左右,大吉山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右腿患有神经纤维瘤,从一个小肿瘤发展得像一只小猪,以致无法起床。神经纤维瘤里面全是血窦,一开刀就往外飙血,我们把这个巨大的肿瘤切下来后,他的腿才能活动。切下来的肿瘤有一百多斤,四个人才能用篮子抬起来。长瘤的腿血液循环丰富,右腿比左腿长10cm,需截肢治疗。那时做截肢很困难,病人只好拄拐出院了。手术完成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我记得小伙子还会拉胡琴。做手术的时候,全院肃静,一切工作暂停,大家都放下手头事,随时待命应急。
  这三件事,在医疗系统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那群年轻人群策群力、医院上下同心同德,各部门协作,才把医院的外科事业做大做强。
勤奋工作  善思重教
  文革的十年,我没有一天不当班。我当时住在医院太平间(如今后勤管理科附近)附近的宿舍里,只要有人从我窗口走过,我就醒了,天天都当晚班,有事就叫我。大家都是如此,以医院为家,凡事都互帮互助。十年后,外科技术得到迅速提高,为分科储备了人才和技术力量,随着外科人员越来越多,铺垫积累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在手术缝合技术上,我在江西率先引进一层吻合技术,60年代,我们一直在做,好处是血液循环更好、愈合的更快,漏的少,主要应用在消化道吻合,有大量的例子印证。当时,做胃手术也不插胃管,解决了病人的很多痛苦。我较早地把中西医结合治疗引进外科,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外科疗法。
  回想我的一生,与医院的兴衰息息相关,成绩来之不易。我认为医院的发展,要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特别要教育年轻一代,注重医德培养,医生要德艺双馨,德在艺先。缺德的人,再大的本事也不一定能够治好病人。但光有德也不行,病人来了治不了,只能同情患者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好医生还要有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精神。这样的医院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