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5-03-17 14:55 信息来源:肿瘤科 作者:兰心 访问次数:
|
|
2015年1月,肿瘤科经过精心准备,实施了一项PET-CT功能图像引导的自适应精确放疗新技术,标志我院头颈部肿瘤治疗进入功能显像引导的个体化自适应精确放疗时代,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以往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均建立在放疗开始前采集的患者的单一一次CT模拟图像上。但在实际放疗过程中,患者普遍地出现肿瘤退缩、消瘦,这使得放疗区域内实际的人体组织结构发生移位,最终引起受照区域射线分布发生变化(肿瘤组织剂量分布不均和正常组织如腮腺等受照剂量增加加重不良反应)。
省人民医院本次治疗的这一例鼻咽癌患者就是一例解剖学显著变化的患者,该患者男性,38岁,发现时已是鼻咽癌局部晚期,鼻咽原发病灶尤其是双颈淋巴结均很大。在放疗中为加强局部及全身病灶的控制,省人民医院启动了顺铂同步放化疗。随着放射治疗及同步化疗的进行,患者颈部淋巴结显著缩小导致体表轮廓发生明显改变。在放疗疗程过半后的某一时间点,省人民医院启动了自适应放疗程序,为该例患者实施了放疗中的再次CT扫描再次计划设计,维持了放疗靶区射线能量的均匀性并明显缩小了正常组织受到过度照射的范围,从而减低了后续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该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运用了最先进的自适应放疗理念实现了更加个体化的精确放疗,而且充分利用省人民医院的设备优势,在省内首次采用PET-CT、3.0T MRI、增强CT图像融合技术进行鼻咽癌靶区勾画,使靶区勾画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
该技术由肿瘤科姚伟荣博士根据其在解放军301医院完成的“自适应放疗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博士论文引申而来,开创了省内头颈部肿瘤功能显像引导的自适应精确放疗的先河,为头颈部肿瘤患者提高疗效、减轻治疗反应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