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5-05-19 16:19 信息来源:宣传科 作者:罗昭淦 访问次数:
|
|
4月底,心内一科的吴大叔出院,入院时大汗淋漓、面如白纸,持续背痛、夜不能寐,诊断为主动脉夹层。4月19日,盛国太教授为他实施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开窗术”,2个半小时后,手术取得成功,症状当即缓解。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医生先将即将置入的覆膜支架进行“开窗”——即破口,为了定位准确,保留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进入主动脉弓部的标记导管,经左股动脉途径送入开窗后的覆膜支架至破口处,多体位定位,准确将开窗部位朝向主动脉弓大弯侧,正对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确认支架及开窗处定位准确后释放部分支架,随后用标记导管验证并造影确认定位准确后完全释放支架。支架完全释放后造影显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未受影响。
外科开胸手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或者从升主动脉搭桥到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仍然是目前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或升主动脉的主流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存在多种严重术后并发症和较高的术中病死率,因此不少患者对其仍存在顾虑。采用微创介入手术,多体位造影确定开窗口与头臂干、左颈总、锁骨下动脉吻合,突破普通腔内隔绝“堵漏又堵血管”的技术瓶颈,免除开胸之苦,降低风险,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患者,无疑是优先选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