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叹,古往今来尽人皆同。而今的我,早已年过七旬,虽还在临床一线工作,但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望时日远去,心潮起伏,感悟情深,思绪万千。而今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我与医学及江西省人民医院结下的不解情缘。
以忠诚回报,以感恩奉献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永新县的名老中医,12岁便随父亲学习中医,受到薰陶,萌发了“继续深造,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志愿。1962年我毕业于原江西医学院(现为南昌大学),毕业后留任该院眼科助教兼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医师。由于工作的需要,1970年调入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工作并任负责人,可以说,我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助教到教授,从一个小青年到专家,基本上都是仰仗着《江西省人民医院》这个平台实现的,《江西省人民医院》给了我很多,相比之下,我回报的却是很少。愧疚之心,至今尚存。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引以自慰,按今天的话说,我的人本意识是比较强的。
《江西省人民医院》十分重视人才,我虽然谈不上“人才”,但我受到栽培,受到重用。领导的人才意识,人才观念,对我影响深刻。在医院领导的培养下,我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我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三项、“省卫生厅技术创新奖”一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篇,主编医学书籍两部,参编医学书籍15部,其中主编的《实用眼科诊疗手册》是我省第一部较大的眼科专著,曾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由于组织上的培养,使我在省内、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并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曾获“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并荣获“中西医结合家”称号。
我从医五十三年了,五十二年的光阴记录了我个人成长的篇章,也见证了我们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及江西省人民医院发展壮大的光辉旅程。五十二年的变化的确是“今非昔比”,今日医院的设备、工作水平,不论是硬件、软件都被公认是现代化的国际、国内水平。
回顾过去的时光,我们医院的工作条件是越来越好,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学术水平、医疗质量不断上升,信心一天比一天强,饮水思源,我这五十二年是党和人民所赐予,五十二的从医过程,没有一件事情,没有一项成绩,不是植根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这一方沃土上的,我们成功的平台是组织创造和给予的,离开组织,离开领导将一事无成,我们唯以忠诚廉结行医回报组织,以感思奉献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回报医院。这是我从医五十三年来最主要的体会。
为人民服务是宗旨、救死扶伤是天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宗旨,救死扶伤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五十二年来,我逐步加深了这个认识。当医生越久就越感觉到自己在为病人服务的道路上做得还不够,还存在许多问题。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医生做的越久,越感觉到这一条是为病人服务的重要理念。过去我认为,自己为病人看了病,解决了他的问题,觉得已经努力为病人服务了,其实这并未完全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立场上思考问题,更没有去考虑病人所面临的困难。曾经有一件事深刻地教育了我,我记得曾经有一位从江西省余干县来的农民夫妇,他们带着患有“皮质盲”的儿子辗转于南昌市各大医院,但均因以无特效疗法而拒之于门外,当时患儿母亲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出于同情心,出于换位思考的理念,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设法予以治疗,我开始不断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放弃一切假目,全力以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篇专业报道和学者的新发现给予了我启发,找到思路之后,经过了一番艰难的摸索之后,终于创新出了视区穴直接注射硝酸土的宁等兴奋皮质的疗法,这项中西医结合疗法自1985年创新起,拯救了不少徘徊于黑白世界边缘而病情不久的皮质盲患儿。现在我深刻体会到医生对病人的同情不是用眼泪,而应是用心血。我认为,医生心里不仅要装着一个病人的安危,更要装着千千万万病人的病痛,古人常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我体会到一个宰相心里装着一个国家或至少一个地区的群众,当好良医也必须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病人的病痛与安危。1987年我研究并开展了穴位注射联合全外直肌移植脉络膜上腔术,进一步延缓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失明时间。我还针对农村多发病慢性泪囊炎,对鼻泪管阻塞钻切术进行了改良,使该手术在保持原有疗效基础上,缩短了手术时间,操作变得简单而不易出血,以及更利于在农村基层推广,因而被卫生部列为“面向全国农村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人生是有限的,为病人服务是无限的,我从医五十二年所做的一切,虽仅是沧海一粟,我能为党为人民继续工作的日子有限,但强烈的感恩意识,发展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不敢懈怠,我目前除工作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同时还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南昌市爱尔眼科医院,担负有教学医疗查房及专家门诊的任务。我将抓紧每一寸宝贵的光阴在医学科学领域为病人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永不停步。
加强医患沟通,做一位合格的好医生
医术乃仁术,病人心目中的医生必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廉洁行医,因此做一名好医生,必须注重品德的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因为医生不是神仙,医生的一辈子也会不断面临着挑战和不可预测的风险,他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从而就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怎样做好,我觉得很有学问,我们在观察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观察医生,注意医生的言谈,形成对医生的印象,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就是这种观察交谈过程中获得的。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病人,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疗效。当然,如何与病人沟通绝不仅是谈话的技巧问题,最根本的是为了做好服务工作,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它体现了崇高的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完美结合,而患者正是通过医生优质的服务,评价我们是不是一位好医生。
五十二年的从医经历,我深刻体会到,能把一名重病患者甚至绝症患者治好,是我们医生感觉最荣幸的事,我最希望医疗科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使那些疑难病症变得容易治疗,使那些长期遭受病魔折磨的人不再痛苦。但是我也希望患者及其家属能更多的理解医生,信任医生,让医生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给患者治疗。
总之,我的从医感悟实在太多,无法在此一一叙述。我衷心祝愿我们医院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亦祝医患关系永远和谐,愿普天下的人都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