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琴是我院内分泌专业的老专家。她1945年出生,从小在上饶长大,成长在干部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永琴的父亲是抗日老干部,曾担任江西省精神病院副院长,母亲也在医院工作。耳濡目染,李永琴从小便觉得学医比较好,不仅如此,她的妹妹也从医。
从小耳濡目染 选择医学道路
她初中二年级时候,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李永琴举家搬迁到南昌。李永琴在南昌继续学业,她品学兼优,并担任学生干部。学业上一帆风顺,1964年参加高考时,她填报了自己喜爱的医学专业,顺利考入江西医学院,走上医学之路。在大学里,她一直成绩优异,掌握了过硬的基础知识。5年后毕业,正是文革时期,当时的大学生都要下乡接受教育,李永琴也下乡去劳动。一年后的1970年,李永琴分配到了当时被东湖区接管的江西省人民医院,“我分来了之后就搞内科,从事内分泌专业,后来分科,我就选择在内分泌科。”
李永琴从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即分配至我院内科,4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曾任省内分泌学会常委,省工伤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我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永琴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并能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拯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多次被医院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救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症”的专家
李永琴工作任劳任怨,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高度负责,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痛苦。患者徐某多年生活不能自理,曾转到上海多家医院就诊,未见疗效,家属把病人抬入内分泌科时,其妹妹问李永琴,“他的病有治吗?”李永琴回答:“能。”病人经过全科同事精心诊治,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牛皮癣得到了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康复出院。那次之后,徐某经常外出锻炼、散步,与先前相比判若两人,徐某逢人就讲,是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好了他的病,使他摆脱了疾病的烦恼,恢复了健康。
业务上她精益求精,总是不断地从各种途径汲取专业知识,与科室同事团结协作,用最成熟的治疗理念服务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名红斑狼疮综合症患者,来自乐平,他入院时关节疼痛、身上溃烂,还有硬皮病,情况很严重,亲友都以为没救了。李永琴接诊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症。经过对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病人一段时间后回到了村子。“村里的人都以为他回不来,看到他好像见到了鬼,都被他吓到。现在这名患者还健在,复查的时候还跟我们提起当年回村的事情。”治疗这种病,李永琴灵活使用激素、帕夫林、甲氨蝶呤、青霉胺等免疫系统的药,根据某一阶段的病情轻重,调整用药,治疗的效果很好。这种疗法成本很低,普通的人也能承受,受到患者赞赏。
有一樟树籍患者刘某,因低热、关节疼痛、皮疹入院,最终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症”,李永琴从药物的剂量、应用时间及方法等微小细节做起,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患者不仅平安渡过了二十年光阴,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并育有一子一女,孩子们如今都十几岁了。这一情况,用事实否定了“风湿病是治不好的癌症”的世俗偏见。
拒收红包 诚信行医
几十年来,有很多酮症酸中毒、甲亢的患者送来抢救,李永琴带领团队全力以赴,降血糖、补液、抗炎,都成功救治好了病人,享受到莫大精神成就。
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能力及胆识救治他人,对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疾苦。古语有云“医者父母心”,患者痛苦而来,让他们微笑而归是李永琴服务和工作的宗旨。“患者奔我而来是信任我,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作为医生的我,有很多病人心存感激,经常送钱送物给我,我总是对他们讲:‘疾病已经给你和家庭造成了经济和精神压力,我作为医生,为你们服务乃是我的天职,是我应尽的义务,我领了国家的工资,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收受你的财物。’”李永琴多次婉然拒绝红包礼物。
80年代,风湿病的病人就在内分泌科住院,李永琴和她的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永琴知道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容易得这种病,不仅环境条件差容易使人患上风湿病,过于劳累也会降低免疫力。她总是劝诫患者不能为了钱而拼命。她与患者为友,不少患者30多年一直在她这里就诊,使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友情关系、亲情关系。
这辈子医生没有当够
李永琴认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以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精神使命,恪守医德,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李永琴爱惜当医生的岗位荣誉,她认为这辈子当医生没当够,如有来世,还会当医生。“为造福患者,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她希望医院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管理,不断加强劳动纪律监督,提高运行效率。业务学习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扩大社会的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能只顾低头赶路,还要大力宣传自己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