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5-12-02 10:16 信息来源:呼吸内科 作者:涂红缨 访问次数:
|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我院呼吸内科涂红缨主任医师表示:“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因素有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敏原)以及接触性变应原(过敏原)等诱发。”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以下四种主张:
一是避免环境因素中的变应原(过敏原),这是最有效防治哮喘的措施。
二是药物治疗,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
(1)控制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需要长期每天使用,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还包括白三烯调节剂、长效B2受体激动剂(需与ICS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甘酸钠等。
(2)缓解药物:能迅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气喘症状,通常按需使用。首选速效吸入B2受体激动剂,还包括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短效抗胆碱药物、茶碱及口服B2受体激动剂等。
三是其他手段:(1)抗组胺、抗过敏药物:口服酮替芬、氯雷他定和曲尼司特等具有抗过敏和较弱的平喘作用。有助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2)中医中药:采用辨证施治,有助于减轻哮喘症状,可试用于缓解期哮喘的治疗。
四是介入治疗-经支气管镜热成形术:将一个2毫米的小射频消融探头置入患者的支气管腔内,对支气管壁的加热,用热量消融患者增生、肥厚的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使得支气管平滑肌萎缩、变薄,使支气管扩大,呼吸顺畅。
专家名片:
涂红缨,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江西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主持和参与江西省科委和卫计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从事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工作三十年,掌握了呼吸道疾病的先进临床诊治技术,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很强,对危重症病人诊治方案可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对疑难病例有良好的诊治思路,能作到及时、有效对危重症疾病及疑难疾病进行诊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