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6-02-05 09:05 信息来源:江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董谢平 访问次数:
|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科研与临床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两者是否绝对对立呢?我的体会是,通过科研可以促进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培养研究者的科学精神,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提升临床医师的综合素养,造就会做、会写、会讲的高水平、高影响力专家,为吸引病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创造条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针对当时骨科医疗器械落后贫乏的状况,我开始了以骨折外固定器研制为主的科研之路,并由此促进了临床水平的大幅提升,率先开展了大批引领本地区的骨科新技术,加上我吃苦耐劳、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体恤患者的诊疗行为,赢得了大量病人的青睐,取得了临床科研双丰收。
从基层医院来到省人民医院的头几年,人手紧缺使我无睱顾及科研,但科学素养的积淀已为我顺利引进并开展新技术创造了条件。我们自主开展了一批填补省内空白的新技术,如经皮颈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体成型术、寰枢椎经关节侧块螺钉固定术和上胸椎前路手术等,促进了骨科的崛起和团队的壮大。我也因此得以投身“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当中,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拓展研究,实现了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仅在2012-2014三年间,我就申报并获得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4项省科技厅课题的资助,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也带动了全科的科研热情,初步形成了一支科研团队。我院能在全省临床医学中率先应用3D打印技术并保持领先地位,也得益于科研。藉此提升了我院骨科在全省的影响力,为吸引骨科病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节选自我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骨二科主任董谢平教授在全院科技大会上的发言,文章有删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