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6-10-10 15:23 信息来源:康复医学科 作者:戴丽华 访问次数:
|
|
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难题。近日,康复医学科杜晓梅护士长带领康复科护理团队开展神经源性膀胱新疗法——间歇导尿术,成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减少尿路感染。
间歇导尿术是采用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膀胱充盈的情况,每隔数小时一次进行的间歇导尿技术,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膀胱管理的一种导尿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推广的治疗方法。清洁性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易学,患者短时间便可以学会。通过这项技术,患者不必保留尿管,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增加膀胱容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1岁的范爷爷是康复医学科一名脑卒中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尿失禁,最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急查尿常规示白细胞(镜检)++++,排除其他原因后考虑尿路感染,在制订康复计划的同时,决定采取间歇导尿术,当时导出近250ml浑浊残余尿液。经过长达近一月的间歇导尿后,范爷爷的尿常规已正常了,残余尿不足50ml,可以暂停间歇导尿了。通过间歇导尿术成功防治了尿路感染,改善了患者的膀胱功能。
对于像范爷爷这样因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储存或排空发生障碍的病人,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检查和评估,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适合间歇导尿。当病人丢掉那根恼人的导尿管,告别满身的异味时,生活的半径将大大扩展,病人也将体会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