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抚州的吴先生是一位体力劳动者,从事建筑行业的他近来逐渐感到体力下降和心慌。吴先生只有48岁,原本可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他,今年过完年后开始逐渐丧失劳动能力,4月以来,他稍微从事轻体力劳动就会感到体力不支。
吴先生慕名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找到了大心内科洪浪主任,检查之后确诊是心房扑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房跳得快,而心室跳得慢”,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之下,洪浪和赖珩莉主任医师研究了该患者的病情后决定为其做一台特殊的手术。
手术方案为“房扑射频消融+双腔起搏器植入+希氏束起搏”,该手术通过射频消融治愈房扑,让患者心房恢复成正常心跳,在通过植入双腔起搏器,让心房起到带动心室跳动的作用,最后用最新的技术——“希氏束起搏”,让患者起搏获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形下,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术中的射线量也会很多,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方雁医生决定尝试在“0射线”下进行所有操作,在省内该项手术中进行新的突破。
4月24日,电生理组特意将该患者放置最后一台手术以便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手术,下午4:30手术开始。首先进行的是房扑消融,该患者心电图是典型房扑,但进入心内消融过程并不顺利,典型房扑消融后立刻变化为另一种房扑。此后分别消融上腔静脉下方缓慢传导区和冠状静脉窦,第二种房扑终止后却再次发生改变,变为左房房扑。术者穿刺房间隔后发现可能为右上肺静脉来源,最终隔离右上肺静脉过程中房扑终止,患者心房恢复成正常心律。
房扑消融结束,术者开始植入起搏器。众所周知,起搏器是需要在X射线定位下植入的,但电生理组发扬创新精神,将射频消融的一项技术转移至起搏器植入来使用,术者可以通过三维影像看见起搏器电极并进行定位,这样很快就放置好了心房主动固定电极和希氏束电极。这是心内二科首次零射线下放置希氏束电极,最终希氏束电极放置到位后,可以看到获得了良好的起搏。全部手术完毕已经是晚上10:30,手术时间长达6小时,手术过程中除了不能回避射线的房间隔穿刺和最后的起搏器留影,其余全部操作均未在X线下操作完成。
这台零射线下“房扑消融+双腔起搏器植入+希氏束起搏”手术是心内二科对零射线介入手术的延伸开发,该技术在我省首次开展,也是江西省内第一台零射线下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展现了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在省内以及国内的综合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