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7-07-03 11:43 信息来源:江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
|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各项事业生机勃勃,但当时江西省人民医院面临许多难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门诊的发展,那时的门诊部是一栋破旧不堪的三层木质结构小楼,位于象山北路口,空间小,设施破败,环境差,由于与爱国路上的院本部相隔一条街,管理起来多有不便。
此时的省人民医院在全省医疗机构中,规模和收入仅次于一附院,为巩固医院地位、扩大影响力,院领导班子决定拓展院区,新建一栋门诊大楼。在我院二部的正前方,有一片棚户区住了78户下放返城居民,房屋是各自搭建的,环境治安堪忧,经常侵扰到医院的安宁。
1994年,医院请求省政府帮助解决门诊大楼征地问题。省领导关心江西医疗事业的发展,考虑到广大患者的需求,安排南昌市落实征地,医院地处东湖区范围内,区政府接管了征地事宜。拆迁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区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安排2个干部负责劝说一户人家,宣传动迁政策,安抚动迁群众。门诊建设用地很快得到落实。
为了把门诊大楼尽快建成,我院积极筹集资金,曾经找到国家财政部寻求帮助,通过财政专款的渠道下拨100万元专项经费到江西省财政厅,用于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的建设。医院领导曾找到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位领导寻求支持,该领导非常关心革命老区江西的发展,与省领导商讨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关心下,建楼项目立项成功。医院第一年收到国家计委专项拨款130万,第二年收到拨款180万,第三年收到拨款270万,省里又陆续进行了配套拨款,加上医院自筹的资金,爱国路院区门诊部终于在1995年5月23日动工建设,于1997年4月院庆100周年之际落成。
(罗昭淦根据胡志坤口述整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