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首页 > 院报院刊 > 第2018.03期 > 第04版:医苑文化 >
忆省医第二期卫训班二三事
发布日期:2018-04-06 17:14    信息来源:离退休总支    作者:郑培英    访问次数: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4年,是南昌市卫生学校文革后期第一批学生(江西省人民医院第二期卫训班学员)的毕业照,照片第二排的老前辈们从左至右依次为:梁仁华主任、周征凤老师、李玉凤主任、曹副院长、李怀珍主任、杭根林科长、王寿松院长、赵金生书记、赵熙祥科长、王棠海主任,后排右一黄田科长、后排左一龚新民科长。照片上的同学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每当我看到这张四十三年前的珍贵照片,都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1971年,南昌市卫生学校恢复招生,当时从南昌市及南昌县、新建县各个中学毕业生中录取了一千余学生,一部分在卫校本部办学,一部分在省市级各医院办班,我所在的省医班30余人,班主任是周征凤老师(后任医院护理部主任),当年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医院的精英,内科学(诊断学、病理学)老师是余键民(后任医院副院长),外科学老师是厉鼎琦(后任大外科主任),中医学老师是廖金标(省名老中医、后任中医科主任)……老师们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讲课生动风趣,还记得内科余健民老师讲诊断学,条理清晰,讲课声抑扬顿挫,我们听的聚精会神;廖金标老师用南昌特色普通话讲中医学,把枯燥的中药名讲得妙趣横生;还有上解剖学的课时,人体标本模型摆在教室,我们天天对着标本在自己身上找肌肉、骨头、血管、神经,讲到骨骼,就给某一同学取外号“骨头”,讲到大脑的功能,又给另一同学取外号“两个大脑”……真是收获满满,趣事多多,记忆犹新。
  班主任周征凤老师为带教我们真是费尽心血,我们进卫校时才十六七岁,懵懂单纯贪玩,当时我们的教室和寝室设在医院的“红楼”,常常是下课铃声一响,女同学们就跑到红楼前的平地上跳橡皮筋、跳房子、玩攻城,二楼寝室的高低床之间也栓着橡皮筋,周老师来寝室看望我们时,常常一不留神就被橡皮筋绊到。周老师教书育人,对我们的学习和思想教育都要求严格,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中午和晚上经常来查寝室,督促我们按时熄灯按时休息,严师慈母般的关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在临床实习和工作期间,老前辈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们手把手的带教、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终身,忘不了平凡岗位的坚守,忘不了党旗下的入党誓言,忘不了参与抢救病人的日日夜夜,有成功的喜悦、有艰辛的汗水和泪水……还记得当年医院老大门口曾竖立着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镌刻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白衣天使的使命我们牢记在心并付诸于行。
  岁月如梭,从1971年进院到如今,四十六载春秋,我们参与和见证了医院日新月异的发展;从青葱岁月到退休之年,第二期卫训班的同学们,无论在本院还是在外单位,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有的干出了一番事业、有的成为了单位骨干……感恩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工作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感恩老前辈们,为我们的成长助力和无私奉献……
  在这庆祝建院120周年之际,忆往事、叙情怀,我为医院欢呼喝彩:祝百年老院再创佳绩、再谱辉煌、再绘美好未来……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9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