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首页 > 院报院刊 > 第2018.07期 > 第04版:医苑文化 >
吴绍青、彭英美夫妇与南昌医院
发布日期:2018-08-03 15:31    信息来源:江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吴绍青是中国著名的肺科专家,抗痨先驱,一级教授,江西省医学会创始人,他荣誉傍身,在医学领域的事迹和贡献彪炳史册。吴绍青也是美国卫理公会南昌医院首任中国籍院长。彭英美(Elma Keen Pennypacker,又译吴英美)虽是美国人,却致力于服务中国,是南昌医院首任护理部主任。吴绍青与彭英美在我院前身——南昌医院相识,并在这里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
  查阅吴绍青教授的同事、学生、后人撰写的回忆录及相关档案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南昌医院时期吴绍青夫妇的工作点滴,成为院史长河中的宝贵一节,他们救病患于战乱、钻研和防治流行病的思想精神成为省医百年传承的精神文化。
 
  南昌医院首位中国籍院长吴绍青
  吴绍青1895年10月21日生于安徽巢湖县,1980年3月16日卒于上海。
  吴绍青幼年时家庭清贫,靠父亲在巢县开办私塾授业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3岁时父亲去世,寡母携他回芜湖外祖父家生活。三舅资助他就读私塾,吴绍青每日背诵课文、临帖习字,深厚的国文根底和遒劲秀丽的书法得益于此。他10岁(1905年)进芜湖教会小学,该校有数名美国教师,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他对英语极感兴趣,学习异常勤奋。小学毕业后升入芜湖萃文中学,高三时,由于美国校长压迫中国学生,发生学潮,吴绍青作为学生代表之一被迫停学,在家自学。
  1915年,吴绍青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他立志当一名医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这所医学院是颜庆福博士开办的中国第一所医学院,学制7年,前2年为预科,后5年为本科。寒暑假里,吴绍青没有回家度假,而坚持留在学校看守停尸房,以得到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维持学习、生活的费用。他全凭刻苦坚忍的意志,以优异成绩屡获奖学金,6年如饥似渴的苦读使他提前一年毕业。1921年,第一班10名同学毕业,均获医学博士学位。其中有吴绍青、张孝骞、应元岳、姚克方、周诚浒等诸多未来中国的医学巨擘。
  吴绍青毕业后在上海工部局传染病院任住院医师,1922年在芜湖医院任内、外科住院医师。1924年秋,吴绍青到南昌医院任内科医生,他开展了麻风病的诊治,每周免费治疗40名左右的麻风病人。1927年3月,他任南昌医院代理院长,1928年10月任院长。南昌医院始建于1897年,此前的30年里都是美国人负责,吴绍青成为南昌医院第一任中国籍院长,可见其水平之高、威望之重。1929年,吴绍青发起成立“江西麻风病救济会”,募捐创建了南昌麻风病医院,1931年(民国20年3月14日)南昌新麻风病院落成。
  1929年,吴绍青赴美国深造,在波士顿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在斯科特(Scott)和福克纳(Foikner)教授等指导下研究血液病。他们三人共同发表的“白血病的治疗”(Treatment of Leukemia)论文,被《西塞尔内科学》(Cecil’s Medicine)第三版列为参考文献。
  吴绍青的第一任妻子死于肺结核,而后吴绍青在美国麻省总医院访学时发现自己也患上了肺结核。在美国萨拉纳克湖畔疗养院养病期间,他以病人和医师的双重身份参加该院的胸腔会议,开始对肺病学发生兴趣。他阅读了大量肺科书籍和文献,在结核病稳定后回到波士顿。由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对肺结核患者的同情,决定改攻肺科,立志救治众多的肺结核患者。
  1932年,吴绍青在美国与曾在南昌医院共事的美籍护士长彭英美结婚。彭英美贤惠能干,支持吴绍青献身于医学事业。美国的师友挽留吴绍青在美国工作,尽管美国的医疗设备先进、待遇优厚,但吴绍青不忘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和人民,于1932年携眷回国,再次来到南昌医院任肺科主任兼代院长。同年,他积极开展肺痨防治工作,在医院开设肺痨病房并创办西山肺病疗养院。1937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全国普通医院内附设防痨科以推广防痨工作之建议》,推动了全国防痨工作的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震惊世界,日寇大举进攻中国,南京和东南各地相继沦陷。日寇逼近江西时,彭英美得到美国朋友的帮助,从九江搭海轮回美国。吴绍青只身出走,辗转到上海,此时他肺结核复发,在上海休养一年。1939年,吴绍青受聘于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担任肺科学教授,解放前又辗转于昆明、重庆、美国等地,最终回到上海续写丰富光彩的医学、科研与教育事业。
 
  南昌医院首位护理部主任彭英美
  彭英美(Elma Keen Pennypacker)1898年7月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1994年7月6日卒于上海。
  彭英美出生于费城的一个杂货商家庭,她是一名善良、温和、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笃信上帝的美国人。二十几岁时她立志到中国服务,开始学习护理。1923年,作为基督教慈善组织成员,她志愿报名,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服务,1924年时,彭英美已经是南昌医院的护士长。此时医院的护理体制日趋完善,护士除测量病人体温、脉搏外,还要观察病情。1927年,医院实行护士值夜班制度。1929年,南昌医院设立护理部,彭英美任主任,莱勃(Liliam Raper)任副主任,护理工作得到加强,1930年起,护理人员逐渐由女护士代替男工。
  也许是共同的“服务中国人民”的志向让他们走到一起,在麻省总医院访学时,吴绍青向当时仍在南昌医院供职的彭英美求婚,二人于1932年6月在彭英美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完婚。此时彭英美34岁,吴绍青37岁,相识已8年。
  新婚不久,1932年吴绍青夫妇立即返回中国,开始在南昌医院工作。1933年,他们的大女儿Annie Wu King出生,1935年,他们的二儿子Frank 出生。1937年二战开始后,彭英美带着一双儿女回到美国避战乱。吴绍青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继续留在中国为人民服务,并得到了彭英美的支持和理解。一别7年,吴绍青于1944年二次访美,一家人才在美国团聚,并于1946年举家回到中国上海定居。
  吴绍青教授的公墓原先安放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后吴绍青、彭英美夫妇的骨灰被后人迁往美国弗吉尼亚州Roanoke的一个公墓中,让他们永远长眠在一起,墓碑上写着:“共同在中国服务”。
罗昭淦根据《纪念吴绍青教授诞辰108周年》、《江西省人民医院院志(1897-1997)》、网络资源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9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