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秉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省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原江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1921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2009年1月31日在南昌逝世。
陆秉仁1921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县浒山区昌字地村,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大学部医科,1947年8月至1949年11月在102旅医务处及武汉陆军总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1949年11月至1950年1月在解放军天津部队柳州医院任住院医师,1950年1月至1952年6月在武汉陆军总医院、1952年7月至1953年12月在解放军华南卫校任内科教员。1954年1月至1958年6月在第八军医学校任内科讲师兼173陆军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1954年10月随学校从汉口搬到南昌,1958年7月至1962年10月在江西医学院内科教研组任副教授兼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1962年10月,陆秉仁调入江西省人民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干部保健工作,1980年3月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1982年4月任江西省人民医院院长,1984年因到龄卸任行政职务。1990年7月经省卫生厅批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继续从事心血管内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为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并从事干部保健工作;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1月正式退休。
陆秉仁是我省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1957年起从事血液病专业,1960年开始开展心血管病心功能研究,曾担任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微循环学会江西顾问,中国无创性心功能学会委员,他行医60余年,为江西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陆秉仁始终站在我省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理念,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他擅长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在无创性心功能检查方面,对心动时相的分期,提出了新的测定方法,阻抗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同步检查,明确了时相定点的科学依据,创用圆台校正阻抗容量图测定心输出量的新方法。自制新型的食道瓣膜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导管、新型漂浮导管的研制已获成果。1992年双囊式前列腺尿道扩张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他知识渊博,造诣深厚,功底扎实,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地区性学术会议并作交流,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要有《腮腺炎的肺部改变》《心动时相的研究》《左心输出量的研究》《成人心肺复苏的进展》《体液平衡》《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应用及进展》《三束支交替阻滞的心电图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在我国心血管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视工作如生命,待病友如亲人。从医60多年来,经他诊治的病人难以计数。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他都一视同仁,认真诊断,精心治疗,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和人民医生的高尚品德和精湛医术。在文革期间他虽遭受摧残,但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胸怀宽广,带领全院同志努力奋进,赢得了广大病友和同志们的尊敬与爱戴。
陆秉仁同志为医院的建设呕心沥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襟怀坦荡,作风正派,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善于团结同志,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尤其是在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上,更是甘做“人梯”,把自己的全部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
(罗昭淦根据《江西省人民医院志(1897-1997)》、陆秉仁后人提供材料综合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