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0-07-14 11:40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喻杰 刘璐 访问次数:
|
|
2020年1月26日,江西省人民医院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集结完毕,院感管理处处长李福太作为队长,带领二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喻杰,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杨小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刘璐、护师陈钰浠出征武汉。1月27日中午,五人随江西第一批医疗队138人飞抵武汉,根据专业分组分住不同宾馆,对武汉市第五医院(专门收治传染病人)进行支援。
2020年1月27-28日,根据原定计划,队伍被分成6组,其中1-5组为普通患者医疗组,第6组为重症患者医疗组,国家专家为医疗队开展了高强度培训。我院李福太是第一组医师组长,喻杰是第二组医师副组长,刘璐编入第三组,杨小刚、陈钰浠编入第六组。
喻杰手记 1月28日 19:21
接受院感培训
昨晚开会到11点,队伍进行了工作部署,今早9点开始接受国家卫健委专家院感专题培训。
我们5人早早赶到会场,国家专家每天对武汉各支医疗队轮流赶场培训,非常繁忙,等待约1小时后,迎来了两位讲者入场,来自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蒋荣猛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吴安华教授,医疗队员们全体起立鼓掌欢迎,场面非常热烈,蒋荣猛教授讲课的主要内容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分别从此次疫情时间轴、病例定义、病例特点、发现与报告、治疗原则、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让大家对新冠肺炎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更坚定了大家对战胜这次疾病的信心。
吴安华教授作了关于新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导,他从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开始,结合卫健委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介绍了医院重点部门,包括门诊、急诊、普通病房、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房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个人规范化的防护用品和正确使用方法,最后强调了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区的注意事项,让我们厘清了之前模糊的概念,强化了从自身做起的院感防护意识,专家提到“团队合作监督也是做好院内感控的好方法”。
中午,我受到医院的邀请,接受了媒体的电话采访。
下午2:30开始由各组医疗和护理的组长、副组长以及院感老师组织负责进行分组穿脱防护服、隔离衣培训。由于宾馆房间太小,每组有15名成员,只有选在宾馆开放的一楼大厅,厅内没有空调,室内温度接近5℃,但同志们毫不在意,热情度极高,先是统一观摩示教片,然后每人进行穿脱训练,其他组员负责纠正错误,要求人人过关,每人每个步骤都要熟练。
千万不能小看穿脱防护服隔离衣,它可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只要小组任何一个人出现了纰漏,极有可能导致全组医务人员发生感染。大家也格外重视,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错了就纠正再重来。
严格实行分餐制
从昨天中午抵达武汉以来,医疗队就严格实行分餐制,盒饭领回房间各自吃,杜绝了聚餐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早餐相对简单一些,牛奶、稀饭和煎饼。中餐有肉丸、虾、蔬菜和豆腐,还有一份汤,在交通不便和春节期间能这么丰盛,让我们由衷的感谢武汉的同仁,更坚定了要发挥无私奉献的信念,为武汉人民全心全意做好医疗服务的精神。
武汉人民的爱心
在我们培训期间,听说江西医疗队来援,有多位武汉爱心人士为我们送来了牛奶、泡面、水杯、衣架、垃圾袋等食品和生活物资,让队员们非常感动。
刘璐手记 1月29日 00:51
培养院感防护的好习惯
1月28日9:20,即将开始培训了,是国家专家给我们培训,机会难得。经过头一天的忙乱,院感同事的现场讲解我们所居区域的污染/半污染分区,第一次警钟猛烈地敲响了!消毒隔离不是小问题,个人防护必须做好,从小事做好、从细节做好真的不容易,平时养成的懒散习惯,以及偶尔偷懒的小心思,让很多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这一回我们会严格培养标准预防感染行为习惯。
13:00,午餐时间,到武汉以后每餐都端回房间吃,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除了没有辣椒,在这里,偶尔挑食、不吃盒饭的我自动就不药而愈了,吃的挺好挺香的。组织上给我们准备了桶、盆、衣架、肥皂,看起来是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嗯嗯!加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好好工作。
零点三十,终于可以休息了
终于躺下了,一天的培训终于结束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初步了解院感到习惯院感无处不在,能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接到消息明天下午就要下病房去接管病区,这家三甲综合医院临时改成定点收治传染病人的医院,各方面措施、人员情况到底如何很快就见分晓。
我所在的第三组任务艰巨,可能要连续上两轮才能休息,总共五组接管三个病区,又不拆开人员的话,那第三组就只有第一个开始连续上两场,嗯,奉献的时候到了,上前线抗疫的时候到了!
第一次这样直接编进别的团队工作,面对未知,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新冠状病毒性肺炎对我们来说不难懂也不难护理,但是感染防控这块是第一次接触,我感到学习的重点还是在这里,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