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援鄂到援外,他是“抗疫天使”的“守护神”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福太 |
| 发布日期:2021-02-18 17:13 信息来源:宣传外事处 作者:罗昭淦 访问次数:
|
|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院院感管理处处长李福太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前往北京接受表彰。
“138名队员零感染,反映出我们的感控工作做得周密而有效。完成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援助任务,全队零感染归来,再次增强了中国战疫必胜的信心。”江西省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感控组组长、中国政府(江西)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医疗工作组感控组长、省医感染管理处处长李福太自豪地说。他的自信源自实力和经验,经受住援助武汉的考验,他又将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中国经验传授到乌兹别克斯坦。
不论身处何方,他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医务人员被感染,有时在睡梦中都被惊醒。他严格要求队员,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年轻的队员称他“院感爸爸”。“我要用自己的感控知识,为队员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李福太一直贯彻自己的这句话。
武汉告急,他带头冲锋
今年52岁的李福太,是一名工作30年的感控专业医务人员,感控经验丰富。他先后参加过非典、流感、禽流感等疫情防卫战,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先锋战士”。
1月27日,正月初三。李福太作为江西省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员,逆行出征,奔赴武汉。一到武汉,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对队员进行防护技能培训,示范防护用品怎么穿、怎么脱,护目镜和医用防护口罩怎么佩戴,如何洗手。然后,每名队员按照要求穿脱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和医用防护口罩,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过关。
“穿防护用品有20多个步骤,脱防护用品有30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必须做到位。医用防护口罩必须要戴紧,密闭性一定要好,不给病毒任何机会。”李福太在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班上,动情地对队员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院是战场,我们是战士,是来打仗的,决不能倒下。”
1月29日,江西省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第五医院。李福太主要负责医院感染防控以及呼吸病区治疗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当天,他查看了医院的内科大楼、外科大楼、医疗废物暂存间等12处场所,对不符合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的场所进行督查整改。同时,制订了一系列感染防控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无小事,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就可能出现大问题,有“100-1=0”之说。“队员如果在脱防护服时,用手扶眼镜,扯口罩,甚至揉眼睛、抠鼻子等,就可能感染病毒。队员中只要有一人感染,全队都会不安全。”李福太颇有感触地说。2月10日之前,他每天都到防护用品穿脱区,指导队员穿脱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穿戴规范的队员,才能进入病区。“由于要求严格,我们队员很快掌握了防护用品穿脱技术。几天后,他们穿防护服时间约20分钟,脱防护服时间约30分钟,速度快。”李福太说。
作为呼吸病区临时负责人,李福太带领队员日夜战斗在病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患者结下了深厚情谊。2月12日,有一对夫妇由于病情加重,从方舱医院转到呼吸病区治疗。李福太就安排他们住在一间病房,夫妻之间相互照顾、相互鼓励。经过20天的治疗,他们康复出院。出院前,他们与李福太合影留念。2月15日,患者高女士由于病情严重,被送到呼吸病区治疗。经过16天的精心治疗,她痊愈出院。她出院前,特意制作了一张卡片送给呼吸病区医护人员。这些治愈出院病人的暖心行为,宛如缕缕阳光穿过病区,照射到他的身上,暖暖的。
在武汉他:督查场所316场次,查看防护用品327批次,查看消毒设备设施287台次,观察手卫生指征1038例次,指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1458人次等。呼吸病区共救治护理患者133人,其中危重症患者22人,病重患者106人。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结着艰辛和汗水。
院内防疫,他运筹帷幄
自1月初疫情防控工作伊始,李福太领导下的院感处就进入了战时状态。在赴武汉之前,李福太组织全员及时更新学习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控方案,组织多场院感防控知识培训;针对眼科门诊、预检分诊点、发药、收费窗口人员流动大的特点,院感处深入一线,多次进行现场防护培训指导,指导每一位工作人员掌握标准预防技术,督促规范落实防护措施和手卫生;针对医院不同职业、不同科室风险程度,分层分批次进行了专项防控培训,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技能;指导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使用、物业人员环境物表空气的消毒,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全力保障医院诊疗安全和人员安全。
即使到了武汉,李福太依然与医院的同事保持密切联系,远程参与院内疫情防控。依据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 院感处在分区分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制定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修订了各种制度及流程,并随时进行调整完善,使医务人员工作有据可循。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要求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医务人员严格在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手卫生工作。
国际援助,他不辱使命
4月17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援鄂英雄再出发。李福太副主任医师是中国赴乌兹别克斯坦医疗联合工作组的10名医疗专家之一。作为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院感组组长,他1月27日临危受命、逆行出征,在武汉市第五医院坚持抗疫52天,为队员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10天来工作组走访乌急救医学中心、流行病研究中心、病毒研究中心、公共卫生署、医生进修学院等7个州的3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行程五六千公里,并向乌方赠送了《新冠肺炎资料汇编》,应邀开展现场教学演示,得到乌总统的点赞和各方好评。很多队员由于长时间戴口罩脸上出现勒痕,睡觉时间很少,但没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白天交流走访,晚上还要准备课件、总结工作,可以说不分昼夜,竭尽全力。李福太一个人就参与到7个州的30多所医院疫情防控指导和帮扶工作当中。
“我们来得非常及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正在改建、改造,每天平均工作14~16个小时,前往不同的州通过视频连线和现场教学、走访的方式,对医院、隔离场所‘三区两通道’布局改造、优化流程、通风系统、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处置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进行现场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李福太说,虽然语言沟通不太顺畅,但“通过他们的眼神能看出对我们的帮助指导急切的渴望”,为了尽快把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传授给当地,“再累也值得”。
刚从湖北回来,又驰援国外。李福太表示,15日接到通知时,虽然还是有点不舍,毕竟刚从武汉回来,但家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我非常地爱他们,希望他们在家里也要好好保重,不用担心我。”
作为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福太总是冲在抗疫一线。“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能将国内的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同时,作为一个党员,我们要时刻冲在前面,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听从召唤,不负重托。”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面对疫情,李福太选择逆向而行,不惧危险,一直战斗在最前沿,在保障队员生命安全、实现了队员零感染目标的同时,尽心尽力救治患者,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心中的“守护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