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1-02-19 17:16 信息来源:宣传外事处 作者:罗昭淦 访问次数:
|
|
纵观1903~1951年南昌医院史料,冬季和夏季天气恶劣的时候,医疗传教士及其家庭会轮流到庐山牯岭度假。牯岭别墅群中建有“卫理公会谷”,从不少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在卫理公会(美以美会)的中国传教士圈中,庐山就是一处“世外桃源”,是旅居中国的外国人集中放松和休养的圣地。传教士和家属都有“庐山情结”。
牯岭的聚会
新一批医疗传教士到中国之后,都要接受为期一年的汉语语言培训,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源远流长,老师和同学都会向新人提及或讲解庐山。同一批学员汉语学习毕业后,将从北京或南京的语言培训学校前往中国各地执行医疗传教任务,能够让他们定期相聚的机会也许就是每年夏季的庐山休养。
传教士家庭有权免费在牯岭选一套别墅度假,甚至久居半年。一般来说,男性医疗传教士能够上山休养的时间十分有限,别墅里住着的几乎都是妻子和孩子们,孩子们的父亲总是因为要开展医疗服务、经营教会医院而与家庭聚少离多,可见加班加点、不分寒暑地拼命工作早在120年前就已经是医院常态。
从一户医疗传教士家庭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窥见百年前庐山上的生活点滴。
庐山上的生活
1930年,南昌医院院长利比一家曾在庐山度假,利比的小儿子唐纳德回忆,从莲花洞休息区出发,沿着古道攀爬4000英尺、数千级台阶,在脚夫的帮助下,一家人耗时4-5个小时才艰难地抵达卫理公会谷的别墅,别墅群的院子里坐落在20幢别墅,除了传教士还有商人也在别墅群里居住。翻过谷中一座山,有一个秀美的牧场,牧场里盛开着多彩的野花。
利比有空才会上山陪伴家人,一般一次呆1周左右,他搭建了一个花园,栽种了莴苣、西红柿和葡萄柚和其他植物。利比并不给植物施人类的粪便,所以蔬菜只用净水冲洗就可以食用。尽管如此,利比的孩子们每年还是会吃打虫药和泻盐。唐纳德回忆,自己小时候曾经吐出3-10英尺长的蛔虫,有些中国人吃药后能够吐出一碗蛔虫。可见当时疾病预防还有很大缺位。
通往庐山是没有公路的,上山只能走古道,山上也没有通电,利比一家住在庐山卫理公会谷中的一套双联房中(double house),紧挨着屋子有一个游泳池,坐在门廊底下,可以静看日光穿越山谷。白鹿洞书院、仙人洞、三宝树、三叠泉、狮子峰等景点是传教士孩子们日常的打卡点。山上环境固然幽静,但是并没有一所西式学校,教会家庭里流传着一套自编教材,可供孩子们上到6年级,母亲担任着家庭教师的重要身份。
一任院长殉职于庐山
1939年夏天,日寇侵华,据唐纳德回忆,原本上山的三条主路被掩藏在山洞中的机关枪阵地封锁,日军只能空袭,之所以庐山被占领是有叛徒出卖,日军在卖国贼的带领下从一条隐秘的小道上山并控制了局面。日军上山后立刻派出官员来到了利比的别墅。而此时,因恐惧南京大屠杀惨剧再次上演,在别墅的巨大地下室里正躲藏着365名18-30岁的中国妇女。利比的夫人与日军交涉,保全了这群中国妇女的性命贞洁。
利比此时作为美国驻庐山的代表,开始在山上常驻,1年后,利比患上了急性阑尾炎。经过十天的冰敷,利比才得以控制病情下山前往九江就诊,后辗转上海等地又回到庐山。好景不长,1940年5月11日,利比因急性阑尾炎导致的并发症逝于庐山。
利比一生主要的工作在中国,在美以美会南昌总医院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他本可以选择在战前返回家乡,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医学事业,选择了中国庐山作为他生命的终点,可见他对庐山的感情。
(根据南昌医院史料、相关回忆录,罗昭淦整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