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1-06-08 09:44 信息来源:影像科 作者:李滋聪 访问次数:
|
|
2021年6月4-5日,由江西省人民医院主办、影像科承办的《肺结节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及《新冠肺炎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在昌举办。
开幕式上,副院长梁斌介绍了医院整体发展概况及省医影像科的重点发展方向,他肯定了影像科近年学科地位的提升,展望了影像科的长远发展,表达了对影像科同仁的鼓励、支持和期望。随后江西省放射学会候任主委曾献军教授代表省放射学会对学习班的举办表示祝贺。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刘征华教授致开幕辞,向参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预祝学习班取得成功。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到多位相关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授课,与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团队联袂为大家奉上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5日上午肺结节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中,上海市肺科医院原影像科主任孙希文教授带来了《AI与医生的博弈》,AI时代的到来对影像医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肺结节影像,孙教授作为国内肺结节影像诊断最著名的专家之一,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影像科医生如何学会运用AI,如何让AI肺结节诊断以及影像组学能更好地服务影像医生,更还原了与肺结节患者各种场景下的交流,让“谈结色变”的社会人在影像科医生指导下能稍作平复。接着上海华东医院李铭教授分享了《早期肺腺癌的影像分型及相关人工智能研究》,其中详细介绍了早期肺腺癌的各种影像特征,以及各种AI对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各种特征综合分析。此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何玉麟教授的《高场强MRI对不典型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对肺结核提出了新的影像检查方法及理念,对一些CT上不能确诊的孤立性结节,可以应用高场强MRI进行扫描,通过分析T2、DWI以及增强后强化形态,能有效鉴别结核或者肺癌,江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林庆教授的《肺磨玻璃结节的微创外科治疗》从外科医生的角度来对肺结节的手术治疗做了全面的介绍,也对影像科医生提出了外科医生的需求。抚州市第一医院丁爱民教授的《肺结节的影像检查与诊断价值》全方位介绍了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方法与特征。最后,江西省人民医院曾炳亮教授的《生长力学特点对肺结节影像诊断的价值》找到了独特的角度结合病理对肺结节进行影像学分析诊断。
下午新冠肺炎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中,首先是中华放射学会感染分会主委、北京佑安医院影像科主任李宏军教授带来了《新冠肺炎影像学辅助指南解读》,从专家共识层面上对新冠肺炎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各种特殊病例对学员有很大启发。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史河水教授讲授了《放射影像学与COVID-19》,讲述他们在疫情早期如何克服困难,运用远程团队合作对新冠肺炎进行影像学研究,以及对新冠肺炎科研思维的培训,并发表了多篇SCI。北京世纪坛医院王仁贵教授分享了《病毒性肺炎与非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从影像学上阐述了病毒性肺炎与非病毒性肺炎的形态特征以及鉴别诊断,并提出一定要结合病史做出综合判断。此后江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柳阳春教授的《肺挫伤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急诊科陈志教授的《精准施策 不断更新》分别从外科和内科医生的观点来说明新冠肺炎对临床的影像,以及内外科的相关处理措施。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科护士长俞菊红的《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影像科的院感防控》从院感防控方面介绍了目前疫情常态化的影像科接诊以及扫描中该如何防疫。最后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范兵教授的《SCI撰写技巧:新冠肺炎》详细介绍了科室如何抓住热点发表多篇新冠肺炎相关的SCI文章,并讲解如何使用小技巧才能得到评审专家的青睐。
曾炳亮教授在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牵头组建了肺结节诊断小组,诊断水平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可,范兵教授在新冠肺炎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带领团队发表了十余篇关于新冠肺炎的影像研究SCI文章。
此次学习班吸引了来自省内各地市的79家医疗机构的影像科主任及专业相关人员近230人参会,取得了好效果。对省内外同行深入认识肺结节及新冠肺炎、提高相关临床诊断水平、开拓相关临床研究思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