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4-02-18 16:14 信息来源:药学部 作者:治疗药物监测室 访问次数:
|
|
一、个体化药学服务
个体化药学服务是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药物基因组(Pharmacogenomics, PGx)等为导向的,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型药学服务模式。
治疗药物监测指采用现代分析测定技术,定量测定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得的数据以药动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关系,从而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检测主要是看血里有多少药,再根据检测结果及当前治疗效果,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药物基因组学是以药物治疗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新药开发和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二、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意义
由于生理、病理、饮食、环境、遗传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不同患者应用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同一给药途径有可能会出现有效、无效、中毒、无毒等不同反应。传统经验药物治疗需用药一段时间后再依据疗效差异进行调整,个体化药学服务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调整用药,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三、需要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情况
1. 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如地高辛、锂盐、他克莫司、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
2.没有明显的、可观察的治疗终点或指标,无及时的、易观察的、可预知疗效的临床指标去调整剂量的药物。如预防癫痫发作的药物丙戊酸、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
3. 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并可引起较大的药动学差异的药物,如伏立康唑、他克莫司、环孢素等。
4. 特殊人群患者,比如:老龄患者、新生儿及婴幼儿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健全或衰退,药物排泄较成人缓慢,易引起药动学参数改变的。
5. 联合用药出现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或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者。
6. 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的药物,血药浓度可以为临床验证、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7. 由临床药理学联盟或临床指南确认,或大量研究证据支持与药物反应强相关且影响较大的变异位点。如CYP2C19*2*3*17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影响。
四、样本采集时间点
1、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在连续给药5个周期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趋于稳态,此时的药物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是监测血药浓度的最佳时机,由于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每种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值得指出的是,稳态血药浓度有其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称为峰浓度,最低值称为谷浓度。何时监测血药浓度,测定峰浓度还是谷浓度,应根据临床需要决定。
①监测谷浓度的抽血时间:用药前半小时内。
②监测峰浓度的抽血时间:通常给药后2小时左右。
③诊断急性药物中毒,应立即抽血。
2、治疗药物基因检测
任意时间均可采血,无需空腹。
五、我院药学部已开展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检测项目
药学部血药浓度检测项目汇总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检测方法 |
采血注意事项 |
检测时间 |
报告时间 |
|
1 |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 |
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 |
口服或者静脉给药5次之后,体内药物浓度趋近稳态,根据临床的初步判断及测定目的进行抽血检测。
1.用紫色管(EDTA-抗凝管),采集外周静脉血2-3mL;
2.测定谷浓度:于下一次给药前0.5h内抽血;
3.测定峰浓度:口服(服药后2个小时左右采血),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完后0.5~1小时采血);
4.他克莫司、环孢素、西罗莫司、霉酚酸建议空腹采集;
5.霉酚酸需多时间点采血,各采血时间点误差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
每周一、三、四、五上午检测 |
正常情况下,标本签收后2小时 |
|
2 |
环孢素血药浓度测定 |
|
3 |
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测定 |
|
4 |
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
|
5 |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测定 |
|
6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 |
|
7 |
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 |
|
8 |
霉酚酸血药浓度测定 |
均相酶免疫法 |
每周一、三、四、五上午检测 |
正常情况下,当天下午15:30前 |
|
9 |
左乙拉西坦血药浓度测定 |
|
10 |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测定 |
|
11 |
碳酸锂血药浓度测定 |
|
12 |
托吡酯血药浓度测定 |
|
13 |
奥氮平血药浓度测定 |
|
14 |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测定 |
|
15 |
文拉法辛血药浓度测定 |
|
16 |
舍曲林血药浓度测定 |
|
17 |
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 |
|
18 |
喹硫平血药浓度测定 |
|
19 |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每周一、三、五上午检测 |
正常情况下,当天下午14:30前 |
|
20 |
奥卡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
|
21 |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
|
22 |
利奈唑胺血药浓度测定 |
|
23 |
儿茶酚胺6项浓度测定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外周静脉血 |
每周二、五 |
当天下午16:30前 |
|
24 |
儿茶酚胺8项浓度测定 |
收集24h尿,送检5mL,需注明24h尿量,室温超过10℃,需在集尿桶加入50%醋酸 25 mL防腐 |
每周一、四 |
药学部基因检测项目汇总
|
序号 |
检测位点 |
检测项目 |
注意事项 |
检测时间 |
报告时间 |
|
1 |
CYP2C19 |
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伏立康唑 |
紫色管(EDTA-抗凝管)
外周静脉血2-3mL
任何时间点均可采血,无需空腹
非必要无需重复检测 |
每周一、三、五上午10:00开始检测
如需当天检测,请于检测当天10:30前将标本送至我科室,超时则顺延至下一检测日 |
正常情况下,检测当天下午16:30 |
|
2 |
CYP2D6*10 |
β1受体拮抗剂 |
|
3 |
ADRB1 |
β1受体拮抗剂 |
|
4 |
CYP2C9*3 |
ARB 血管紧张素II受体Ⅰ拮抗剂、磺酰脲类降糖药 |
|
5 |
TCF7L2 |
磺酰脲类降糖药、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 |
|
6 |
IRS1 |
内源性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 |
|
7 |
ALDH2 |
酒精代谢、硝酸甘油 |
|
8 |
PAI-1 |
静脉血栓风险 |
|
9 |
CYP3A5*3 |
他克莫司、环孢素A |
|
10 |
MTRR |
H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
11 |
MTHFR(677C>T) |
H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偏头痛风险、甲氨蝶呤 |
|
12 |
SLCO1B1 1865+4846 T>C |
甲氨蝶呤 |
|
13 |
LTC4S |
阿司匹林 |
|
14 |
GP1BA |
阿司匹林 |
|
15 |
CACNA1C |
CCB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
16 |
ACE |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偏头痛风险 |
|
17 |
PRKCA |
噻嗪类利尿剂 |
|
18 |
TPMT*3C |
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硫鸟嘌呤 |
|
19 |
NUDT15 |
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硫鸟嘌呤 |
|
20 |
HLA-B*58:01 52 C>A |
别嘌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别嘌醇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
|
21 |
HLA-B*58:01 g. T>G |
别嘌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别嘌醇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
|
22 |
ABCG2 421 C>A |
别嘌醇疗效评估、别嘌醇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
|
23 |
HLA-B*15:02 g. T>C |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安全性评估 |
|
24 |
HLA-A*31:01 g. C>G |
卡马西平安全性强化评估 |
|
25 |
HLA-A*31:01 *66 A>T |
卡马西平安全性强化评估 |
|
26 |
GSTP1 313 A>G |
环磷酰胺疗效评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