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2-02-23 09:04 信息来源:宣传科 作者:罗昭淦 访问次数:
|
|
——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申报省直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手术室里每个人都散发着夺目的青春光芒,这里没有一个懒人,这里没有一个弱者,这里没有白天黑夜,这里充满了年轻的味道。每一个步入手术室的人都被附上一层年轻的外衣,就好像他们身上的隔离服,每一天、每一次、每一套都是崭新的;手术室的每一个人都是青年,就如同他们的统一的绿色隔离服——代表了青春、积极和健康。
手术室是温馨如家、温暖如春的青年集体
“我们在一盏盏洁白无瑕的无影灯下,默默地工作着,为病人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使痛苦不堪的病人,重放生命的异彩。”这是在去年5.12国际护士节的庆祝会上手术室姑娘们的深情朗诵……如今,护士们依然在手术室里以青春的名义向生命致敬。
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每天,病人家属在手术室外大厅里等候,相互间闲聊,多是关于病情、手术难度等情况。家属和手术区隔着好几重门,手术台上都是危、急、重、难的病人。奋战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中有男有女,但工作中不分男女,力气活大家轮着干;他们中有老有少,但工作时没有长幼,困难事并肩而上。
因特殊的工作环境不能穿时装,不准戴金银手饰,习惯了频繁的夜班,无序的生活,紧张的节奏,脏累的工作,他们日夜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着一曲又一曲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赞歌。这里一点也不神秘,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顺利手术,室温恒定在22℃至24℃之间,湿度在50%至60%之间,可以说四季如春,温暖宜人。
江西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就像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现有工作人员36名,35岁以下的青年人有24人,占全体人员的67%,平均年龄32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学历有17人,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团结的集体。自创建省直青年文明号以来,科室对照创建标准,在院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同时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了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立足本职、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文明号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外科手术室2010年完成手术 9290 台,2011年完成手术 10151台,同比增长9.3%。2011年外科手术室参与手术总人次约为 71057人次,平均每天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达到约195人次,高度保证了手术的质量安全。手术室去年完成肝移植 13例、肾移植48例,器官移植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微笑行动”中,2011年完成唇腭裂手术614台。从2010年10月至今,在儿童“两病”救治工作中,省人民医院院共收治“先心”病患儿808名,免费为符合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了730台手术,治愈率达99%以上。其他重点手术中,腹腔镜1037例,心脏手术 398例,关节镜 184例。
医护人员传帮带,对待病患细入微
每天清早,手术室的护士们就开始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有的忙手术前准备,有的忙于到各外科病室迎接准备手术的病人。护士推着或扶着患者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患者介绍手术间的布局、手术设备以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和神秘感。进入手术间后,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带有保护式地摆麻醉体位,同时向患者介绍正确体位对手术和麻醉效果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始终像亲人一样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手术室是没有节假日的,有时节假日比平常工作还要繁忙。不管当班还是不当班,她们敏感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只要有电话响,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家里有什么事,都必须赶到手术室加班。从而练就了不怕饿、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困的四不怕精神。
那是一个普通的休息日的夜晚,手术室里正在抢救一位从高楼坠下的垂危病人,突然,手术间响起了急切的电话铃声,原来是一名产妇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急需剖腹产手术,马上通知二线班!二线护士很快赶到了,手术及时开始,当听到“哇——”的一声,传来婴儿的哭声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当护士们还没来的及擦一下脸上的汗水,电话再一次响起,“急诊!”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是一名头面部联合外伤的病人生命垂危!护士长火速赶到,大家迅速投入了与死神的紧急搏斗中,这时,又来了两个脑出血的急诊病人,病人瞳孔散大、血压下降、深度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都在熟睡的护士一听到召唤,毅然火速赶到手术室投入到工作中。五台手术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当病人一个个脱离了生命危险,当大家迈着疲惫的脚步走出手术室时,已是凌晨时分!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手术室的姑娘们,做的工作“就是递针穿线的简单重复”。可是您是否会想过:正是她们这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作,协助外科医生,为病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老护士带着新护士,实习生跟着带教老师,资深的护士为新进的护士授课,月月考核,周周授课……正是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制度将手术室的每一个人练就成全能型护士,有什么不会的、有任何困难,大家来帮忙。
逢年过节常值守,特殊使命勇担当
记得去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团圆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手术室却忙坏了,手术接二连三,从剖腹产、宫外孕、胃穿孔、化脓性胆管炎探查到颅脑外伤,由于手术较多,个个是危重病人,大出血、休克,当班同志根本忙不过来,得到消息后,其他在家休息的护士不得不离开其乐融融的家庭,正在给孩子喂奶的护士也得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病情即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家飞奔手术室,投入到紧张地抢救工作,为病人上氧、输液、输血,器械护士熟练而准确地传递电刀、止血钳、腹腔拉勾、缝针丝线等手术器械,协助外科医生顺利地做好每一台手术。当病人基本脱险时,护士们也干了一个通宵。
每年8000多例手术的考验,有复杂的如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体外循环、全髋关节置换及半肝切除,也有简单的清创缝合。不管手术大小简单,在她们眼里,一把把手术钳,一块块纱布,一颗颗缝针就是对病人的一份真爱,一份责任。
还记得2007年的那次雪灾,飞机停飞,就连高速公路也封了。出事的车辆东倒西歪,骨折的病人一个接一个往医院送,此时能呆在家里是最幸福最安全最温暖的事。但是由于病人病情需要,急需供体肝和肾,护士章瑞、何劲松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踏上了取肝和肾的征程,上路前章瑞含着眼泪拉着护士长的手说:“如果我没回来帮我照顾我的孩子,”大家都哭着说,没事,你会安全回来,我们会为你们祈祷。就这样他们冒着大雪上路了,可大雪封了路,他们又冷又饿,24小时滴水未进。有条信息至今还保留在护士长的手机里:“护长,路上结了很厚的冰,三公里的路开了六个多小时,前面还有很多很多的车,大家都没吃东西,我们留了点应急吧,不过放心,没事的,我们再苦再难也要完成任务。”为了能及时把供体安全送到医院,他们毅然背起器械和重重的冰桶在雪地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没有豪言壮语,却饱含对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手术室的护士!
2008四川大地震,举国震惊与悲痛,各省市都纷纷响应,火速派出了救援医疗队。作为医务人员,责无旁贷,手术室全科人员立即行动起来,纷纷请缨,踊跃报名,强烈要求到灾区一线参加救援。护士长刘琳同志身先士卒,不顾家中病重的公公和未成年的孩子,和科里另一位同志裴阳出征灾区前线。面对灾区恶劣的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抢救伤员一线,没有一丝退缩,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光荣的任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手术室护士们体现了不凡的境界,高尚的情怀。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她们时刻铭记: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神圣的天职!
业精于勤,为医疗事业奉献青春
手术室全体成员们在年轻的手术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在全科成员的积极参与下,积极规范和细化了手术室各项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例如: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流程、手术人员手的清洁及消毒流程、窥镜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手术器械管理、标本的交接制度及登记制度、手术室人员弹性排班制度等。通过加强一系列预防管理制度,使全科在人员不足的情况,安全有序地开展了各项手术工作。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获得了大量的集体和个人荣誉,如:“五星级护士”、“五星级护士长”、“优秀带教老师”、“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等,在全省手术室操作比赛中获得了获器械打包第一名,穿针第二名,输液第二名的殊荣。
在监控室,护士长每天接打电话超过100个,面对18个区域进行监控,调配手术,对手术进展进行掌握,与手术间进行沟通,安排手术无缝对接,调配物品和人员。一位胸心外科的医生说:“手术室的护士长工作时好比一台精准的机器,她中午几乎不休息,累了就趴一会,所有事情都长话短说,言简意赅。”手术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邀请外科医生给护士们讲课,邀请专业人员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护士长会录下影片给需要的护士们观看。在护士长的带领感召下,每一名护士,无论男女,都是斗志昂扬,手术室里到处是来去匆匆的身影。随便问一个护士对当下的工作满意与否,她都毫不犹豫的说,“挺好的,很开心”,尽管戴着口罩,但眉眼间充满了笑意。
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今天,时代向手术室护士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们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浓于平淡中,在挑战前孕育智慧,在困难中鼓起勇气,她们用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心灵,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谱写一曲又一曲高尚敬业、无私奉献的生命礼赞。
(罗昭淦根据手术室供稿、采访整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