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亚南为老人查诊
——七年来反复被误诊误治 细心研究化验单终得病因
今年66岁的徐老太(化名)退休多年,从2004出现骨痛症状后她四处求医,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治疗,但病痛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行性加重。7年已经过去,徐老太身高变矮17cm、上胸廓塌陷畸形、脊柱侧弯,全身骨痛难忍、活动受限、双下肢浮肿等症状。徐老太的“怪病”令诸多经验丰富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找不到真正的病因,她的身体也愈发虚弱。
患病7年 骨痛反复
徐老太2004年发现自己脚后跟疼痛,后续发展到身体浮肿、腰背疼痛。2005年因骨痛等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行化疗2疗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上海长征、仁济医院求医,经检查排除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当时,骨密度检测示:骨质疏松。未进行治疗。2005年以来一直低血钾,经常口服氯化钾。2007年右股骨下端骨折,多次骨密度检测示骨质疏松,2009年起按骨质疏松症治疗其症状无改善,基本卧床不起,生活完全靠他人料理,身高下降10余厘米。徐老太的安危急坏了家里人,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顽疾带来许多并发症令老人家的身心饱受折磨。
徐老太到过上海著名的两家医院接受治疗均无效,在省内的多家三级医院住院近10次,病痛未得好转,日益恶化,且诊断结论不一。老人家到底得了什么病?真正的病因是什么?
细看检验单 终得病因
直到2012年8月,抱着“穷举”的心态,徐老太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求医,内分泌科专家、副院长霍亚南主任医师查看了这名特殊的病人。
“仔细研究病人的病历后,初步考虑这是一例多次在外院就诊、一直被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按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霍亚南说道。自2005年出现骨痛的症状以来,徐老太相继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贫血”、“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她在太多的医院接受过太多的检查,也接受过各种治疗,2012年入省人民医院时,老人家身体变形已经相当严重,脊柱胸廓畸形,身高由167cm降至150cm。更为痛苦的是,骨痛严重影响其寝食和生活,旁人已不敢轻易触碰她。其本人也无力端碗吃饭和梳头,生活完全靠他人照料,痛苦不堪。
霍大夫认真查看了她的化验检查结果,发现并不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特征。再参照之前做过的各种检验报告单,霍大夫敏锐地发觉:徐老太的除血钾长期低以外,血磷始终过低、血碱性磷酸酶高、血糖正常而尿糖始终阳性、尿蛋白阳性,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改变,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析可能是肾小管性疾病、低磷性骨质软化症。后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范可尼综合征并低磷性骨质软化症”因为7年多的时间里误诊误治,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
确诊之后,霍大夫对徐老太采用枸橼酸钾、中性磷、钙剂和罗盖全等药物治疗,加强看护调养,经半年的治疗,现在徐老太症状明显改善,骨痛消失,可自行做一些锻炼,简单生活基本自理。
看见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徐老太和其家人都对江西省人民医院表达了感激,“我的女儿为我的病操碎了心,七八年来,我每年至少要住一次院,已经花去几十万元还是治不好病,我感到非常悲痛。”徐老太语气非常低沉,“省城里的大医院一个一个都看了个遍,没有一个能找到病因,如果早来这里就好了,可能我的病早就治好了。老是被误诊误治,我的病反而加重。多亏了省人民医院的霍亚南大夫、刘精东大夫、陈志雄大夫和护士们,这里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生命的希望!”徐老太和家人都万分感谢霍亚南大夫的仁心医术,折磨老人家七八年的顽疾终于有了治愈的希望。目前,徐老太回到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复查治疗,多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