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3-06-21 11:48 信息来源:科教科 作者:金伟斌 访问次数:
|
|
5月22日,省卫生学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神经内科屈新辉主任医师主持的“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科研项目召开了验收会。会上项目负责人就该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向验收专家组作了详细汇报。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认为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完整、真实可信,应用的低频经颅刺激技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据了解,项目组于2009年 7月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186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1-Meyer评分(FMA)、Barthe1指数(BI)等相关的观察参数,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MEP、CMCT、NIHSS、FMA、BI均优于对照组。与常规药治治疗、康复训练相比,经颅磁刺激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