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3-12-02 15:56 信息来源:ICU 作者:罗燕 访问次数:
|
|
“我感谢我的妻子,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所有救治过我的医生护士们,是他们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的病房里,住着这么一位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患者,经过一年多定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几天前病情突变,在将近三小时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无果后,医生正准备宣布脑死亡,患者监护仪上又恢复了缓慢规律状心律波。在病情稍作稳定后,立马从鄱阳县人民医院转送至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仅两天就成功拔管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
11月16日早晨6:00,患者王波虹诉不适,双下肢麻痹,继而神志不清,家属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护车,立即被送至鄱阳县人民医院。7:00,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神志不清,当班医生立马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8:00,患者瞳孔放大、光反消失,心律逐渐消失,血压已经测不出,生命的迹象在一步步消失,只剩下呼吸机一起一伏机械的运作着。但是医生并没有放弃救治,依旧在给他最高的抢救水准,肾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氢钠,妻子在一边呼唤着他,呼唤着不放弃。9:00抢救、9:30抢救…“请您节哀,我们已经尽力了,患者心跳已经消失了两个多小时,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现在只能让他安静的走吧…”医生无奈的对家属摇摇头,随着妻子一声痛哭,呼喊着丈夫不要离去,医生们发现心电监护上出现了波形图,虽然缓慢但是规律,这又开始了第二轮紧急的抢救!
10:30,患者生命体征重新恢复在监护仪上,一切呈上升趋势,医护人员们不敢有半点松懈,依旧小心谨慎的守在患者身边,一边对症处理一边小声的商讨着下一步的治疗方案。12:00,患者逐渐恢复了神智,并且能做一些简单的举手指令了!医生赶紧跟家属商量,联系救护车赶紧转送至上级医院。
12:00,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到通知,准备迎接一个心肺复苏术后尿毒症患者,并派出救护车直奔鄱阳县。下午两点半,患者从鄱阳县出发,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往省医奔去。下午六点半,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下了这位病人,血钾已高达8.1mmol/L(正常在3.5~5.5mmol/L),肌酐2535umol/L(正常在53—140μmoI/L),立即行股静脉置管术,给予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11月17日,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继续床旁血滤治疗。18日下午三点,转入肾内科普通病房至今。
72小时对于患者王波虹来说是生与死的旅行。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生死一线司空见惯,却是考验医疗水平最关键的时刻。很多病人的治疗因为医疗水平、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只在单一的环境中完成,病房与病房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转运,都是直接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影响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每一步的对接都直接关乎性命,这种无缝连接无一不体现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合作。从联系、转送、接收,再到联系、转送、接收,直至结束治疗,一步步都是不间断的阶梯式工作,就像一个个齿轮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才能给生命的延续带来无限的推动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