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电影让人们直呼过瘾,身临其境的即视感十分强烈,将3D技术应用到手术当中也是十分有效的好方式。1月12日上午,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上演了一部“3D手术大片”,心胸外科的专家们通过立体化、大术野的3D胸腔镜系统,完成了江西省首例完全3D胸腔镜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心胸外科医生们戴着3D眼镜做手术,现场帅气十足
40岁的患者是江西峡江人,3个月前体检发现房间隔缺损,平常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自述日常生活有规律,环境也尚可。在家人的督促下,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功能1级”,在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平、副主任医师章晔的精心安排下,在我省首次将3D胸腔镜系统运用到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中,所有的手术医生戴着3D眼镜观察特殊监视器,医生们看显示屏上的心脏手术影像如同在观看3D影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手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患者对手术十分满意,“没想到只有三个钥匙孔那么大的小切口,不仔细看完全不会发现,而且我还恢复得这么快,这里的医师水平高。”
3D胸腔镜系统让心脏影像立体化,术野放大数倍
3D胸腔镜心脏手术时,手术医生通过佩戴3D眼镜观察专门的监视器(近视者将3D眼镜直接戴在近视眼镜外)可获得放大的高清晰立体图像,定位犹如开胸手术般的精准。“心脏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它对于术中的缝合、修补以及定位要求更高”,章晔副主任医师介绍说,“通过3D胸腔镜系统,二维影像变成三维,术野放大倍数更大,手术医生能够对心脏的立体结构看得更加精细和清晰,定位更准,对手术中操作有很大的帮助,手术效果更好”
3D胸腔镜系统和机器人手术影像系统类似,还原了外科医生的自然立体视觉和深度感知,降低了解剖难度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提高了手术解剖、切割、抓握、吻合、缝合、止血的精确度和整体手术效率,而且还具有机器人手术不具有的“触觉”。张平主任医师的手术团队在熟练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基础上,在我省率先将3D腔镜系统运用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上,并取得了成功,这无疑给更多的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和希望。
比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有显著的优势:创伤小,传统的心脏手术正中劈开胸骨,切口长约20厘米,会在胸口留下一条长长的“蜈蚣“,胸腔镜手术仅有三个1-2厘米的钥匙孔;手术时间短,跟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房间隔缺损修补等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因为切口较小,失血较少,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输血;恢复快,5天左右即可出院,由于没有劈开胸骨,保持了胸廓的稳定性,无需长期平卧,正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更加美容、美观。手术种类囊括了房间隔缺损修补、心脏粘液瘤摘除、二尖瓣置换、室间隔缺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