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江西省人民医院骨二科主办的“第二届鄱湖骨科论坛”于11月2日在具有厚重历史气息的滨江宾馆1号楼会场顺利闭幕。1号楼会场是1934年国民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时成立的“励志社南昌分社”旧址,也是蒋介石父子的“行宫”,建国后长期成为江西省委的主会场。在那里发生过许多影响全省乃至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此次论坛的举办使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1号楼会场又呈现出近年骨科学术界罕见的气氛——第一天下午的会议延长至晚上7点钟时会场上仍是座无虚席,没有人提前退场。
本次论坛由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学习班”、“上肢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推广应用”等组成。会上还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鄱阳湖水系淡水浸泡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损伤病理与救治技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江西省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课题“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软组织创伤中的推广应用”的成果进行了推广。
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良华、省卫计委学会办党支部书记缪健出席了简短朴实的开幕式,并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院长袁文,以及上海东方医院副院长谭军,山东省立医院周东升,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孙月华,广州南方医院王刚,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候志勇,武汉同济医院白祥军,北京积水潭医院候春梅、苏彦农,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闽等专家学者都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多位专家还结合刚刚兴起但极具发展潜力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各亚专科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演讲。
省人民医院骨二科董谢平主任医师先后向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汇报了骨二科近年来以科研带动临床所取得的部分成果。目前骨二科在学术前沿领域——数字骨科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自2008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以来,已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又申请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7项省科技厅课题,并率先将3D打印技术引入了我省医学界。董谢平展示的科研和临床成果及其前景引起了专家和代表的浓厚兴趣,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位骨科临床医师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学习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