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什么?”
“一根小耳勺!”
做工精致,很难想象它出自一位90岁高龄的患者。他是一位上海知青,操着一口上海话,70年代带着一家人来到南昌,并定居在此。
老人患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结构衰老性改变)已多年,右眼接近失明,家人为了他的生活质量能够提高,一直协助老人积极配合治疗,费用昂贵,始终没有放弃过。但由于病情的反复,以及病变本身的特殊,难控制性,视力还在继续下降,接近失明的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手工制作耳勺。这一根根耳勺是一次性筷子一刀刀削出来的,勺子顶部设计的弧形是打火机烧热后掰弯,勺体光滑平整。
儿女为了他的兴趣爱好,给他批发了几袋筷子,家人说他以前可以每天削制5~7根,现在视力差了,每天只能削出2~3根。老人性格开朗,积极面对病情反复。今天来复查,发现眼底病变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嘴里只叨了一声:“病变又拱高了些嘛!还好,还好……”
看着他的坦然、乐观,我们都欣慰的笑了。走时不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袋子,里面装了已经削好的耳勺,问:“丫头,这回要什么颜色的?”我笑答:“粉色的吧!”手里拽着粉色挂钩的耳勺,看着老人蹒跚的离去,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旁边站着的病患看到此举,都惊叹老人的手艺好,心态平稳乐观!
我把耳勺放进抽屉,一看已经有15根了,每次复查时送一根(每3~6个月复查一次),老人已经患病这么多年了,真心祝福他健康长寿,生命永远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