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抢救

病例讨论

带教

门诊坐诊

日常查房

实验科研.

医患沟通
——记2013-2014年度“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昆南主任医师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视病人为亲人,被病人视为生命守护神的白衣使者,她就是张昆南。张昆南1979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6年,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江西神经病学研究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她还兼任了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她三十多年如一日,以博爱的胸怀和精湛的医术呵护着每一位患者;她任劳任怨,践行着医生“救死扶伤,执着追求”的誓言。
温暖亲和 精医树德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比较多,危重症患者就更多。为了能解决患者更多的病痛,张昆南医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地为病人延长工作时间。多年来经她诊治、抢救的病人不计其数。她带教的研究生经常忍不住劝她:“张主任,您不累吗,要注意身体。”每到这时,张昆南主任总是淡淡地一笑说:“累,当然累,可我们是医生,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誓言负责。医生不好当,当好一个好医生更难,我们更要加倍努力,那样才能对得起‘医生’这两个字。”
2012年,张昆南因意外受伤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当时她负责的病房工作非常繁忙,虽然医生交待她必须卧床休息三个月。躺在病床上的她,仍像往常一样打电话到科室询问患者情况,身体稍有好转后,一旦得知科室有急救患者,她甚至拄着拐杖赶来。她总是不忘交代年轻的下级医生:“凡是危重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要让他们时刻感到安心,减轻恐惧感。”
江西有很多偏远农村,贫困少医。从基层慕名上来的病人,颠簸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就为能找到给他们治好病的专家,不少新农合病人见到张昆南时,他们激动得就像见到了救星。身为江西省知名专家,张昆南经常被邀请在全省各地进行疑难病会诊,她从不对那些远道而来的病人耍大牌,而是耐心地询问病史,细心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一位农民患者听说城市医院里流行给医生送“红包”,便塞给张昆南一个事先准备好的2000元红包。她怕老农担心,没当面回绝,而是安顿好病人后,立即把那20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痊愈出院了,这时张昆南才把红包的真相告诉老人,患者临走时眼眶湿润,说:“张主任,太谢谢您了!”
为减轻患者负担,张昆南还绞尽脑汁为病人省医药费。能不检查的项目,决不给病人检查,能用便宜的国产药,就坚决不用昂贵的进口药。许多被她医治过的病患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作为一名神经病学的专家,每天面对偏瘫、意识不清的患者,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但是,从医以来,职业的特殊性,让张昆南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将心比心体会患者的心情,以“假如我是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和医疗渴望,对所有病人都以敬语尊称,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以完美的解答让病人轻松的康复,不仅注意解决患者的自体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提起她的从医之道,张昆南说“我并不比别人高明,但我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但是,再小的一双手也有它的温暖和力量。让我们用我们的一双双小手,组成一个大大的LOVE,去温暖患者及其家属的脆弱的心灵。”提起她的愿望,她说:“我愿意一辈子把病人的痛苦当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用真心、爱心和坚持为广大病友构筑防治神经内科疾病的坚实防线。”
致力科研 科技为先
除了夜以继日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张昆南还将精力放在神经内科科研工作上。近几年,她先后成功组织了江西省第十次、十一次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江西省第一、二、三次神经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和第1至第14次神经病学沙龙和出版内部刊物《神经病学沙龙通讯》共9期。2001年作为访问研究员,张昆南在日本九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研究学习一年。作为高级访问研究员在日本九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工作一年,张昆南对神经免疫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年承担了中日国际合作;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厅和卫生厅的多项科研课题,其中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复方中药免疫抑制剂作用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已经结题,其中有的已进行了和正在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近年在SCI收录杂志《Multiple Sclerosis》《J. Neurological Science》;《Neuroimmunology》和国内核心期刊《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杂志上发表30余篇论文。她参与研究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不同神经元分化研究》荣获了2011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主持研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分子影像学特点研究与应用》荣获了2012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年来她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省、厅级课题近10项。2011年她主持完成的《同心圆硬化的良性临床表现并伴发多发性硬化损伤研究》课题经省内外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她主持完成的《应用Dot-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CFP-10和ESAT-6早期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课题经省内外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认真带教 以身作则
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梯队建设。“做导师,就像带孩子,需要在学业、做人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们正确引导。”作为导师的张昆南是严格的,她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订出研究计划,细分课题。修订、指导学生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作为导师的张昆南同时又是温婉慈祥、虚怀若谷的。几年来她一共培养毕业了十余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数位被南昌大学评为优秀研究生。由于张昆南的工作作风严谨及其教研上的出色表现,2013年被南昌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她又在带领着她的学生向更高的领域冲刺。
张昆南主任常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师,每天都在为患者解除病痛,我始终认为医术要高,更要德,医技要巧,更要精;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送的是情;虽说有苦有累也有委屈,但更多的是甜,是理解是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愿一如既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