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6-03-04 10:23 信息来源:宣传科 作者:罗昭淦 访问次数:
|
|
——微信虽“微”,已成为江西医生的“云会诊中心”
2016年的春节,大年初三,正在准备科研论文的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盛国太教授手机响了,他看到“江西省内科学习交流群2”里有人@盛国太:患者今年74岁,昨晚11时在家休息突发胸闷、憋气,心前区剧烈疼痛,向左肩、左上肢放射,伴有出汗,呼吸受阻等。自服速效救心丸2次共16粒,无明显缓解,于当凌晨4时送高安市人民医院急诊。这是入院的CT射片……
“考虑急性下壁心梗,建议送到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看过了在会诊平台里贴出的检查报告单和相关的射片图片,盛国太熟练地通过微信回复了高安市人民医院的王主任,“已经安排好医生接收病人,来院后可直接收入,联系当值@刘燕锋医生。”发完这段话,当值的一线班刘燕锋主治医师已经在群里回复:“收到,我会妥善安排收治,请放心。”
微信会诊平台已经成为该院医生服务基层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微信会诊平台起步最早、受众最广,渠道最多,基层医生有困难总是首先想起我们。”盛国太教授说,“医改要求推动‘分级诊疗’,如何帮助基层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2015年春节后,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医生会诊平台,摸着石头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
从2015年3月14日,江西省人民医院盛国太教授牵头开办面向基层的系列培训班“豫章内科高级学习班”,这个学习班办出了三大特色:面向基层医院一线医生、免学费住宿费、“江西内科学习交流群”的二维码放在每个学员的桌面。“以学习班为依托,构建线下定期互动,以微信平台为抓手,打造线上24小时联动”,这种模式迅速受到基层欢迎和支持,基层医生每天在群里询问病例,省人民医院专家参与阅片、提出诊疗意见,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等学科的省级专家在手机上及时回应基层疑难,不到一个月时间“江西内科交流群”人数就到500人上限。
此后,“互联网+”思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全面开花,“江西内科交流群”已经拓展出1、2、3群,还有“江西神经病学交流群”、“江西内外科学术交流群”等掌上会诊平台陆续搭建,起到了内科蓬勃发展带动外科共同进步的作用。例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骨关节运医群”成立,整合了江西为数不多的运动医学、关节骨科医生。如雨后春笋,该院各个学科陆续开展专业微信会诊平台,该院主导的综合性、专科性会诊平台超过10个,囊括全省2000余名基层医疗骨干,平均每天开展无偿掌上会诊30余次,成为全省的“云会诊中心”。
盛国太认为光靠线上互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还不足以整合优质资源,应该下到基层医院去向广大医护人员推广“分级诊疗”新思维,这一观念和该院长期开展的“诊疗服务适用技术基层行”一拍即合。江西省人民医院与全省100多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如何让协作更加科学、规范、紧密?唯有打造“医联体”,高效有序地上转下转病人,医院与医院间、科室与科室间、医生与医生间的三个对接通过“互联网+医联体”的形式同步完成。
在基层打开局面需要创新能力,如何将“互联网+”与“医联体”有机结合,盛国太想了一个好点子,他在鹰潭市中医院开展第一届“微信会诊知识竞赛”,寓教于乐,教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利用微信的方便、迅捷、图像清晰、多人互动等特点来开展资讯传递、病例讨论、转诊会诊、预约等工作。
“@运动医学科李洪波 以下这位患者颈5、6椎间盘突出压迫导致颈部活动受限,颈肩背手臂剧痛,镇痛药无效,夜不能寐,患者说生不如死,痛的难以忍受了。您们说怎么办?”
“@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李岚李老师,您好!请问小孩子一侧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多大时做手术比较合适啊?”
……
每天类似这样的提问在群里出现数十次,省级医生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拉近了与基层医院的距离,基层医生得方便、基层百姓得实惠。
|
|
 |
|